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2/4頁)

曹朋笑了!

聰明的選擇,一個極聰明的選擇……

第一條路的確是最好,但以鄧稷之名,卻未必能使龐統屈居人下。而且,龐統不是個內政型的人才,他更擅長的應該屬於謀略方面。延津雖說臨近前線,但袁紹方敗,一時半會難有戰事,也沒甚用處。如此一來,與其在地方,倒不如留在許都,畢竟許都作為帝都,更能接觸到這時代的脈搏。從小處做起,又有什麽能比太仆寺和執金吾更瑣碎和細致呢?

最重要的是,留在許都,可以和曹朋聯系的更加緊密。

畢竟,龐統這一次過來,是因為曹朋。

如果去延津,倒不如留在荊州,說不定還可以主政一方……

至於龐統的第二個選擇,則是一個站隊。

龐統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雖未效力於曹操,卻與曹操緊密聯系。

曹朋道:“若士元願意,我倒是可以省卻不少心力。”

說罷,兩人相視而笑。

那笑容裏,透著一絲不足為人道的會意……

朱夏往曹朋的懷裏縮了縮,小手緊緊抓住柔軟暖和的裘衣:這個大哥哥,看上去倒也挺好!

……

穎陰,本是潁川治所,也是潁川郡最大的一座城市。

它坐落於中原大地,巽水繞城而行。東漢年間,這裏更是大漢治下學術氣息最濃的地方之一。

潁川書院,或許比不得太學,但聲名卻絲毫不遜色於太學。

東漢末年時鼎鼎大名的人物,大都在潁川書院留下烙印。或是求學於潁川書院,如荀彧,荀攸,陳群等人……或教學於潁川書院,似李固、李膺、蔡邕等名流大儒,莫不在此授課。

潁川書院門外,矗立一座座石碑。

上面留有許多名家的筆墨,為士人所尊敬。

來到穎陰,即便高傲如龐統,也自覺的下馬,牽馬而行。

曹朋等人更是如此,一個個面露敬慕之色。隨著許都的崛起,潁川第一大縣的名號,早已轉移。但人們來到穎陰,還是能感受到這座古城的莊重氣息,令每一個人,都不自覺的產生敬重之意。

曹朋等人先是在官驛找到住處。

雖然曹朋被罷官削爵,卻依然保留著騎都尉的官階。

加之,他如今也不是無名之輩,所以官驛的驛長,絲毫不敢因為曹朋沒有職位,而露出怠慢之色。誰都知道,曹家(這裏指的是曹朋家)已不是那種小門小戶人家。隨著曹朋聲名鵲起,曹汲和鄧稷的官位不斷提升,曹家崛起已勢在必然。如今,曹家在許都只能算是一個中下之家,主要還是在於人丁稀少的緣故。但假以時日,待曹朋復起,其前程必然光明。

更何況,曹家和潁川幾大世族的關系,似乎非常密切。

安頓下來之後,曹朋先是讓夏侯蘭帶著朱夏去城裏買幾件換洗的衣服。

葛玄既然把朱夏托付給了曹朋,曹朋就不可能有半點怠慢。等回去了許都,必然會請許都最好的衣匠,為朱夏重新置辦衣物。不過現在嘛……且先應付一下,隨便買上幾件就夠了。

曹朋和龐統,則換上一身衣服,帶著十幾名飛眊,離開官驛。

龐統離開水鏡山莊之前,徐庶曾詳細的說過他的住所。所以,一行人並不太困難,便找到了徐庶的家。

徐母,正在家中推碾。

徐庶外出求學之後,徐母便靠著賣豆腐為生。

她做的豆腐,在穎陰頗有名氣,反正比後世的染色豆腐,要強上百倍。

每天一大早,就會有城裏的酒肆將徐母做好的豆腐買走,然後十天一結賬,一個月下來,也能有兩三貫的收入。只是這年頭物價很高,一鬥粗糧就要一百二十錢,對於一個普通家庭,可不是一個小負擔。加之徐庶在外求學,雖然不靠徐母資助,但徐母還是習慣性的,把錢攢起來,等湊夠一定數量,托人送去荊州。君不見,後世大學裏,學子們衣衫華美,可家中父母,卻是省吃儉用。望子成龍之心,自古有之,不論歷朝歷代,都不會有甚改變。

聽說龐統是徐庶的同窗,徐母極為高興,在家中熱情的招待。

看著徐母那一身補丁疊著補丁的衣衫,看著她那雙在寒冬臘月裏,被凍得紅撲撲的雙手,曹朋不由得生出萬般感慨。

“阿福,怎麽不說話?”

看曹朋一直沉默,龐統忍不住問道。

曹朋深吸一口氣,輕聲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士元,你若是有空,請把這首詩寄予元直,想來他一定明白。”

龐統一怔,在心裏暗自重復兩遍。

擡起頭,看著徐母忙碌的身影,眼睛不自覺的濕潤了!

“阿福,你這一首詩,卻道盡了為人母者之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