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三)

田豫,字國讓,幽州漁陽雍奴(今河北安次)人,生於江寧四年,也就是公元171年,年28歲。

早年劉備曾投奔公孫瓚,田豫那時候年少,故而毛遂自薦,史書上記載是‘劉備甚奇之’。後來,田豫一直追隨劉備,歷經平原相,高唐令等劉備最低潮的階段。後來劉備任豫州刺史,田豫卻以母親年邁,需回家奉養的原因而此行。劉備再三挽留,最終還是涕泣而別。

返回幽州後,公孫瓚命田豫出任東州令。

時公孫瓚大將王門造反,引袁紹兵馬萬余人來攻,東州上下皆欲歸降。惟田豫不同意,登城將王門臭罵一頓之後,王門羞慚而退。公孫瓚明知田豫有權謀,卻礙於田豫出身雍奴大族,始終不肯重用。直至界橋之戰,夏侯蘭離開公孫瓚之前,田豫都只能偏安於小縣中。

“如此說來,田豫倒是一位能人?”

闞澤驚異的說道:“可他又怎麽到了司空曹公麾下?”

“這個,我就不太清楚了。”夏侯蘭搔搔頭,苦笑道:“當初劉備向公孫借兵,帶走兩人。

一為我那兄弟,另一個便是田國讓。

據我那位兄弟說,田國讓離開的時候,劉備曾執其手而稱: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只可惜,他返回幽州之後,就一直沒有被重用。所以我對他也不是很了解,大都是道聽途說知曉。”

想想,似乎很正常。

夏侯蘭那時候不過是公孫瓚白馬義從之中的一員小將,當然不可能接觸太多人。

曹朋對田豫這個名字也非常陌生,不過聽夠被劉備稱之為‘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足以說明這田豫非同等閑。要知道,劉備的眼光是相當好,不管你是否喜歡他,都不能否認劉備看人之準,猶勝於諸葛亮。就著名的例子,就是那因街亭之戰,而被諸葛亮揮淚斬殺的馬謖。

劉備曾說過,馬謖不足以擔當重任。

可諸葛亮不同意,最後來時重用了馬謖,而使得諸葛亮兵出岐山的大計落空,最後不得不揮淚斬殺。

同樣,在諸葛亮兵出岐山中立下大功的另一位蜀國大將馬忠,也被劉備稱贊為‘雖亡黃權,復得狐篤,世不泛賢人’。這也充分說明,在看人的問題上,諸葛亮比劉備有很大差距。

曹朋不知道的是,這個田豫在歷史上,的確是一個大大有名的人物。

此人一直活到了嘉平二年,也就是公元252年,官至太中大夫,享年八十二歲,是當時即有聲望的一位曹魏名臣。

不過,這並不會阻礙曹朋對田豫的看重。

“子幽!”

“嗯?”

“既然如此,以後你不妨多與田豫接觸一下。”

“喏!”

曹朋知道,田豫不可能像闞澤那樣過來幫助自己。

他歷經劉備,公孫瓚和曹操,如今更是司空府軍謀掾,其地位不同凡響。要這樣一個人臣服自己,難度的確不小。可是,曹朋卻能與他拉近關系。既然夏侯蘭和田豫都在公孫瓚帳下效力過,那麽他們之間就可以產生很多共同的話語。相信,田豫也不會對他的好意視而不見。

後世不是有一句話: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曹朋知道,自己在曹操手下,要走的路還很長,能夠多結識一個能人,日後必然能成為一大臂助。

……

休息片刻後,隊伍重新開拔。

當晚,曹朋抵達陰溝瀆亭,遠遠就看見一座略顯破敗的兵營,在夕照斜陽下,透出些孤寂。

“何方兵馬?”

當曹朋率部快要抵達兵營的時候,從兩邊疏林,沖出十幾名軍卒,攔住曹朋的去路。

“新任檢驗校尉曹朋,奉司空之名接掌瀆亭大營,爾等什麽人?”

夏侯蘭催馬過去,厲聲喝道。

“新任檢驗校尉?”

為首的什長一怔,上前一步道:“卑下乃浚儀部吳司馬帳下什長,敢問新任校尉,可是那火燒白馬的曹八百,曹中侯?”

一個小小的什長,居然知道自己?

曹朋催馬上前,“我就是曹朋,你們何故在此?莫非是想要效仿盜匪行徑?”

什長嚇了一跳,連忙道:“校尉休得誤會,我等是奉吳司馬之名,在此值守,並不是要做盜匪之事。”

“哦?”

曹朋眼睛一眯,“你叫什麽名字?”

“回校尉的話,卑下名叫高月,浚儀人。

吳司馬說,瀆亭雖是後方,但距離延津並不遠,位置非常重要,故而命我等在兩邊林中設下兩座小營,輪流值守。卑下並未得到通知,校尉前來接掌瀆亭,請校尉提交兵符腰牌,待驗證過後,才可以通行。”

高月說話時,不卑不亢。

曹朋輕輕點頭,扭頭看了闞澤一眼。

闞澤取出校尉兵符,並腰牌度牒等物品,上前遞給了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