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親戚?(第3/4頁)

曹操點點頭,“曹氏一家,皆純良之人啊。”

他忽然有些感慨,搔了搔頭。

當初啟用曹汲,也是看在曹汲獻馬鐙和高橋鞍的功勞。河一工坊廢棄多年,曹操也是嘗試,讓曹汲接手。不成想曹汲還真的做成了,而且成績斐然。如今更造曹公犁,功勞甚大……

此前,曹汲曾獻刀三百支,強虎賁軍戰力。

當時曹操借口曹汲入仕時間短,沒有給予升遷,只給了一個五大夫的爵位。

而今看來,這爵位怕是給的有些輕了。

沉吟片刻後,曹操道:“雋石有此功勞,不可不封賞,否則會冷了大家的心思。如今河一工坊重開,我欲設諸冶都尉,使雋石任之。另拜河一侯,你們認為如何?”

自兩漢以來,封爵主要為王與列侯兩等。

漢初曾制定下非劉勿王,非功不侯的規矩。只是自東漢中期以來,出現了大量的宦官侯,外戚侯,恩澤侯的封號,使得非功不侯的原則敗壞。當然了,似縣、鄉、亭侯的爵位序列,並沒有出現變化。只是多出了許多名號侯。這種爵位,只是表彰功績,並無實際的封地和食邑,而且不能世襲。

連宦官外戚都能封侯,更何況曹汲有大功勞?

但問題是,封曹汲為侯,必須要得到朝臣的同意。

郭嘉還好一些,荀攸的態度就變得格外重要。

至於諸冶都尉這個官職,倒是實實在在的升遷。此前,少府已設有水衡都尉,主水軍舟船器械,又有典曹都尉掌供繼軍糧。諸冶都尉的職責,就是監造兵器鎧甲器械……比千石,也就是每個月可以獲得九百鬥的俸祿。這個升遷,就目前而言,說實話還真沒有人比曹汲合適。

曹汲在河一工坊做的很不錯,如今把他的這個才能,擴大化。

荀攸想了想,點頭道:“諸冶都尉,非雋石莫屬……只是這河一侯,雋石的資歷略有不足。”

是資歷不足嗎?

不是!

說穿了,是出身的問題。

荀攸雖然沒有說明白,可曹操卻聽出了其中含義。

他想了想,掉頭對郭嘉道:“奉孝可有什麽好主意?”

這出身的問題,還真是個麻煩事。

郭嘉想了想,突然問道:“年中雋石還都述職時,我曾聽他說過,他生在南陽,但其祖上,卻非南陽人……據說其先祖是在征和年間遷至中陽山,乃共侯之後……不知是否是真的。”

荀攸一口水噴出去,擡頭看著郭嘉,半晌說不出話來。

而曹操更是一陣劇烈的咳嗽,半晌才緩過勁兒來,一時間竟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你問這二人為何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

那還需要從西漢始建開始說起。高祖劉邦興漢,帳下有一人,名叫曹參,和高祖皇帝是同鄉。

此人也許沒有張良韓信蕭何那樣有名,但卻是興漢功臣中的二號人物。

後世有蕭規曹隨,正是這位曹參。曹參有子,名為曹窋(ku,二聲),為平陽侯,在高後時期任禦史大夫。孝文帝即位後,免職為侯,死後謚號靜候。曹窋的兒子曹奇,為侯七年,謚號簡侯;曹奇的兒子曹時,娶了平陽公主,為侯二十三年,謚號夷侯;曹時的兒子曹襄,又娶了衛長公主,為侯十六年去世。這曹襄,也就是郭嘉口中所說的那一位‘共侯’。

曹襄的兒子曹宗,於征和二年,受武帝太子發動兵變一事的牽連,獲罪被處死。

其曹氏封國隨之被廢除,曹氏子弟也流落四方。其中有一支子弟落戶於譙縣,也就是後世的安徽省毫縣。

曹操,也就是出身於譙縣曹氏。

郭嘉說曹汲是‘共侯’後裔,豈不是說,曹汲和曹操是同宗?

如果是這樣的話,莫說是‘河一侯’,就算是封曹汲為關中侯,關內侯,也不會有人反對。

曹操心道:我就是讓你幫我想個主意,可沒讓你給我拉親戚啊!

一時間,曹操有些哭笑不得,看著郭嘉連連搖頭。

哪知道,郭嘉正色道:“主公,這可不是嘉胡言亂語,而是曹汲親口所說。當時文若也在場,聽到後也非常驚奇。不過我們能感覺得出來,雋石並非信口雌黃,他甚至不知道曹公也是曹相國之後,只是隨意談及。文若為此還查了雋石的族譜,其先祖名叫曹敏,於征和四年落戶中陽山。而曹敏,則是共侯第十九子,但非嫡出……今日若非公達提及,我險些忘記此事。”

“你說的,當真?”

曹操不由得,也來了興趣。

而荀攸則懦懦道:“那隱墨钜子……”

“隱墨钜子並非事實,而是坊市中亂傳。我第一次接見雋石的時候,他就把這件事解釋清楚。”

“那如此說來,曹汲還真是司空族人?”

“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