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衣帶詔泄密(第2/4頁)

“公瑾以為如何?”

“子布所言極是,瑜亦以為袁紹遣使來,定是邀請主公出兵。

只是,而今中原戰局尚不明朗,袁紹白馬延津兩次戰敗,士氣低落。這個時候出兵,未必是最好的時機。我以為,還是再看一看情況,待袁曹真正開戰以後,再伺機出兵也不為遲。”

“莫非公瑾以為,袁紹不得獲勝嗎?”

張昭何等人物,哪能聽不出來周瑜話裏有話。

周瑜笑了笑,沒有回答。

因為他也無法解釋,總覺得袁紹未必能夠勝得了曹操。而今孫策方定江東六郡,尚未得喘息之機。而孫策性情暴烈剛愎,與江東士族之間的關系,也算不得太融洽。此前他攻克廬江,幹掉了陸康,與華亭陸氏結怨。後在吳郡是,接連得罪了當地豪強,令許多人感到不滿。

沒錯,你孫策雖然是我江東子弟。可若你影響我的利益。那便是敵人。

孫策原本有很多種方法來解決他和江東士族之間的矛盾。偏他連戰連捷,自信滿滿。一遇到與他意見相左的事情,便用強硬手段解決。這樣一來,自然會引得不少豪強士紳的不滿。

當然,周瑜也認為,江東士族的力量,過於強橫,甚至可以和孫策抗衡。

但問題是。你用那麽激烈的手段,江東士族又豈能低頭?

當務之急,是應該緩解孫策和江東士族之間的矛盾,而不是前去徐州,與曹操開戰。那袁紹雖然實力強大,卻未必能夠真能戰勝曹操。對於袁曹之戰,周瑜似乎更看好曹操一些……

“我並不是說,袁紹不能獲勝。”

周瑜沉吟片刻後,微微一笑道:“只是現在參戰,未免有些急切。

我覺得。還是再等等看,待他二人處於僵持時。咱們再做出決斷,也許能夠獲得更大利益。”

“公瑾,未免太過謹慎。”

舟船,靠岸之後,孫策三人棄船上馬。

他擺擺手道:“公瑾之策,雖然穩妥,卻非我所願。

若袁紹得勢之後,我等參戰不過錦上添花。與其到時候被人恥笑,不如趁此機會,跨江而戰。

去年那朱靈靠著詭計取勝,不過是一時運道。

這一次,我親率大軍,坐鎮丹徒,倒要看看那朱靈如何勝我。”

周瑜眉頭一蹙,有心再勸說,可是看孫策堅定的表情,便知道他主意已定。

當下,他便開口道:“既然主公決意奪取廣陵,又何必親自出征。

不如我提水師東進,定可將廣陵拿下。”

“公瑾在擔心我嗎?”

孫策哈哈大笑,“區區朱靈,還勞不得公瑾的水師出征。況且公瑾水師,還要防範荊州兵馬,切不可輕動。

嗯,這次廣陵之戰,便由我來指揮……”

看起來,孫策已經做出了決斷。

周瑜心裏輕嘆一聲,總覺得有些不太穩妥。

回到府中,他在書房中獨處,許久後站起身來,走到門口喚來一名家臣:“你立刻持我令箭出城,前往廬陵拜見二公子,就說主公要對曹操用兵,請他設法盡快返回吳郡,阻止主公。”

二公子,便是孫權。

算起來的話,孫權而今也已經十八歲。

自建安三年被孫策派去豫章之後,至今已有兩載。

孫策派孫權去豫章,是想要他主持對交州的戰事。可誰想到,孫權到了豫章之後,並沒有急於對交州用兵,反而派人前往交州,與士燮結好。同時他屯兵廬陵,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在請教豫章山越蠻族。兩年來,孫權屢戰屢勝,擄掠山民,為豫章增添了近二十萬人口,更把廬陵地區,打造成為一個人口繁茂之地,更成為豫章南部,抵禦交州兵馬的一道防線。

對孫權的這種做法,孫策並不太贊同。

但周瑜卻認為,孫權的做法,最為穩妥……

特別是他在豫章結交當地豪強,更甚得豫章本地士族的認同。

雖然孫策已經決意出兵,但周瑜卻始終認為,現在還不到出兵的時候,故而想要找孫權來,勸說孫策。

站在門廊下,周瑜劍眉緊鎖。

許久,他幽幽嘆了口氣,又轉身回到屋中……

•••••••••••

建安五年六月,孫策提兵北上,屯駐丹徒。

朱靈立刻派人傳報許都,把軍情迅速稟報於曹操。

曹操得知後,也不禁有些憂慮。

他連忙派人把郭嘉找來,向他詢問對策。

哪知道,郭嘉卻冷笑一聲,“孫策若留在吳郡,我卻不好下手。

既然他去了丹徒,那就休想再活著回去……原以為,獅兒變得謹慎小心,不想還如此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