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偷得浮生半日閑【二】(第2/3頁)

三公子?

劉闖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便是子衡公子。”

“哦,你是說老三。”

劉闖恍然大悟,這三公子便是諸葛均。

從去年開始,諸葛均便去了南山書院求學,一晃已經一載。

劉闖因為忙於戰事,也沒有精力顧及諸葛均的學業。倒是這次回來,諸葛玲對他提過一回。

諸葛均的天資,或許比不得諸葛亮那般卓絕,但也是個極聰明的人。

若不然,歷史上諸葛亮死後,諸葛一支便是由諸葛均延續下來……不管是諸葛瑾的孩子,還是諸葛亮的孩子,都先後過繼到了諸葛均的膝下。這才使得諸葛一支,最終得到了延續。

諸葛玲說:鄭玄有意讓諸葛均出來進行一些歷練。

言下之意便是,諸葛均在書院裏,已無法再獲得進步。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實際的去歷練一番。鄭玄是個極其重視歷練的人。而諸葛均雖然入學晚,可實際上一直跟在鄭玄管寧這些人的身邊學習,而今已十六歲。

若按照東漢時代的年齡計算方法,諸葛均已經十八。

劉闖本打算過兩日去孤竹城拜訪鄭玄的時候。把諸葛均征辟過來,卻不想他居然自己來了。

“讓子衡來書房見我。”

劉闖想了想,便吩咐裴煒下去。

隨後,他來到書房坐下。剛喝了一口水,就聽屋外腳步聲響起,緊跟著門外傳來一個稚嫩的聲音,“子衡求見皇叔。”

“老三,進來吧。”

諸葛均一襲青衫,邁步從外面走進來。

不過在他身後,還跟著三個人。

劉闖看到那三人的時候,也不禁一怔。因為他認得那三個人,赫然正是徐庶、孟建和石韜。

“怎地元直也來了?”

諸葛均的個頭。不似諸葛亮那麽高。

大約175公分的個頭。體態略顯瘦削。卻更襯托出一絲儒雅的書生氣。

諸葛均笑嘻嘻上前與劉闖見禮,“兄長,均奉老師之命遊歷。可思來想去,還不如在兄長帳下求一差事。更見歷練。我與元直廣元和公威三位兄長商議了一下,特來與兄長毛遂自薦。”

徐庶則一欠身,“當年在許都時,家母得皇叔照拂,後又送來孤竹城予以厚待。

家母時常與庶言,需謹記皇叔恩義。徐庶在書院一載,今聞皇叔身邊缺人,故厚顏拜托子衡,欲為皇叔效力,還請皇叔接納。”

看得出來,徐庶三人和諸葛均的關系極好。

這讓劉闖或多或少,感到有些吃驚。

原本,他招攬徐庶等人,是希望能夠給諸葛亮增加幾位好友。可誰想到,諸葛亮的成長太過驚人,而今更有司馬懿在一旁相互競爭,已遠非徐庶等人能夠相提並論。現在的諸葛亮,能夠與之攀談的人,多是陳群、陳矯、司馬懿這樣的層次。相比之下,徐庶已有些跟不上諸葛亮的腳步。

可誰料想到,徐庶居然和諸葛均成為好友。

兩人的年紀相差十歲,可說起來,諸葛均的眼界,卻遠遠高過徐庶。

他本就是瑯琊望族子弟,後來跟隨鄭玄求學,在不其南山書院,雖只是一個小小的書童,但每日接觸的,盡是博學大儒。加之他伴隨劉闖一路走來,更見證了劉闖的崛起。論眼界和見識,的確不是一般人能夠相比。哪怕徐庶比他大十歲,可交談起來,也絲毫不見吃力。

這是個神童級別的人物,或許比不得諸葛亮,但也是個人傑。

劉闖心中大喜,忙起身攙扶徐庶三人。

“元直公威廣元願來相助,實乃闖之大幸。”

他正缺人手,這諸葛均四人就送上門來,劉闖心裏又怎能不高興。

諸葛均四人落座之後,與劉闖便攀談起來。

徐庶道:“今皇叔復取遼西,乃一大喜事。

但若停步不前,恐有大禍臨頭。”

“哦?”

劉闖聞聽,饒有興趣的看著徐庶道:“不知元直,有何見教?”

徐庶內心裏頗有些激動,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平靜下來。

最初,他來遼東時並不是特別情願。主要是這遼東荒僻,而劉闖勢力單薄,恐怕難有作為。

可隨著官渡之戰的序幕拉開,徐庶漸漸看清楚了劉闖的布局。

他細一琢磨,不由得頓感心驚。因為他從劉闖的布局中看出,早在建安二年,劉闖方立足於北海國的時候,便已經判定了袁曹之戰的必然。可以說,從建安二年開始,劉闖便著手進行謀劃。棄北海東萊,來到遼東這偏荒之所看似一步臭棋,實則從夾縫中脫身而出,不再受袁紹和曹操的牽制。遼東或許荒僻,可是貴在他孤懸於外,不被袁紹重視,更無礙於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