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兩個蹺家女(第2/5頁)

哪知道,諸葛亮卻賣了個關子,搖頭道:“孟彥哥哥莫著急,亮而今只是有這麽一個想法,但具體如此為之,尚未想出一個章程。此事,鄭師也曾與我談及,他說孟彥哥哥若只想自保,最好是趁此機會,請辭封賞,前往許都。如此一來,不管誰勝誰負,孟彥哥哥都無需擔心。因為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在這個時候,絕不會對你不利,甚至會對你加以善待。”

劉陶才死了十年,他的人脈猶在。

在劉陶的影響力未消亡之前,曹操和袁紹不會輕舉妄動。

不過,等到劉陶的影響力消亡了,只要劉闖老老實實,沒有野心,一樣可以得到善終……

可問題是,劉闖會甘為人下嗎?

見劉闖不說話,諸葛亮笑了。

“鄭師說,孟彥哥哥性子剛烈,寧折不彎。

在這一點上,與中陵侯頗為相似……所以,他猜測孟彥哥哥不會甘於如此,必然會奮起反擊。再說了。孟彥哥哥如今,也算是有些勢力,又豈會束手待斃?鄭師說,你定不會甘心。”

劉闖聞聽,頓時笑了!

看樣子,鄭玄對諸葛亮頗為看重啊。

劉闖雖然也算是鄭玄門下,但由於公務繁忙,真正去求學的時間不多。

反倒是諸葛亮,經常會向鄭玄求教。加之諸葛亮天資聰穎。甚得鄭玄所喜,可謂是傾囊相授。許多話,鄭玄不會和劉闖說,但他會通過諸葛亮之後,提醒劉闖。而諸葛亮呢。似乎也對這傳話筒的工作頗為愜意,每天從鄭玄家中回來,總會找劉闖,巴拉巴拉的說上一通。

對於自己的事情,劉闖並沒有去刻意隱瞞諸葛亮,甚至經常有意識的讓他參與其中。

每天各地呈報上來的重要公文,劉闖會著人抄錄一份。送給諸葛亮。

諸葛亮若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去詢問劉闖,而是向鄭玄請教。運氣好的時候,若管寧邴原也在。他還會與管寧邴原討論一番。這口才,這見識,這判斷力,短短時間裏便增長許多。

“知我者。鄭師也!”

劉闖深吸一口氣,揉了揉諸葛亮的腦袋。

“那就拜托孔明。為我好好謀劃一番,也好將來能夠自保。”

“孟彥哥哥現在要做的事情,是要好好利用大漢皇叔的身份。

這可是天子親口認可!有這麽一個身份在,孟彥哥哥何愁不能穩住局勢?難道你沒有發現,此前王叔治雖然願意配合你,卻並未流露出親近之意。可他現在,卻事事向你稟報,哥哥何不將其招攬過來?此外,夷安左子恒也有向哥哥歸附之意,可哥哥卻好像沒有覺察出來。”

劉闖一怔,看著諸葛亮,半晌後突然赧然而笑。

“孔明這麽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

前日左子恒還派人來,進獻他所制的紙張……你還別說,左子恒制作的這種紙張,確是比市面上流通的蔡紙強百倍。”

慢著,慢著,慢著!

劉闖突然產生一個靈感,但是卻極為模糊。

左伯,字子恒,與太史慈同鄉,東來掖縣人。

此人擅長書寫八分,算得上是東漢末年的書法大家。他在初平年間,聲名鵲起,略遜色於鐘繇。而他除了書法之外,還有另一門技術,便是造紙。後世因為蔡倫造紙這個典故,很多人以為紙張是由蔡倫所造。其實,早在秦末漢初時期,紙張就已經出現。但由於紙張的制作成本很高,所以流通並不是特別廣。而到了漢和帝時,蔡倫改進了造紙的技術,令紙張更適於書寫。

左伯,便是在蔡倫的基礎上,對造紙工藝進一步改進。

他制作的紙張,又叫做左伯紙,為許多讀書人所推崇。

以至於到了隋唐時期,蕭子良在回答王僧虔的書信裏提及:左子邑制作的紙張,美妙有光,如果和韋仲將制作的墨一起使用,墨黑如漆。再加上張伯英制作的筆,可謂是天作之合。

左伯,左子邑……

劉闖突然問道:“孔明,鄭師可說過,左子邑為官如何?”

孔明一怔,想了想道:“鄭師言,王叔治可掌一郡,左子邑當入少府。”

這一句話,也就表明了這兩個人的才能區別。

王叔治是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物,左伯卻不適合為政一方。倒不是說左伯的才幹比王修差,而是說這個人的能力,不是在地方政務上。如果說的簡單一些,就是左伯這個人屬於書呆子的類型。他不擅長治理地方,但你若是讓他做研究的工作,可能這個效果會更加好。

劉闖聽罷,連連點頭。

“孔明,那如果我請叔治治理膠東,他是否願意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