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奪嫡新萌事可憂 第九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二)(第2/4頁)

煙雲裊裊,更添幾分仙家氣度。

事實上,這浮山也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有大小洞穴五百余處,奇峰、怪石、巉巖、幽洞,構成了浮山四大奇觀。

如今,浮山歸屬舒州治下。

而舒州行軍總管,正是李言慶昔日部屬蘇定方。

李言慶在七月時便得到了消息,李淵已決意將他召回長安。

這也是他早就預測到的一個結果,李淵不可能放任他在嶺南做大。更何況,他名義上是安南大都督,治所不過容桂粵西地區。可實際上呢,安南都督府已涵蓋了整個嶺南,更把雲貴地區一並納入治下,同時又勾連巴蜀,遙控川西南等地……任何一個君王,都不可能坐視不理。畢竟這勢力範圍太大,將東南西南全都掌控手中。如果李言慶要造反,他可以憑借手中大軍,在最短的時間裏奪取兩湖和江右,占領巴蜀之後,順勢揮兵關中。

哪怕李言慶是宗室,李淵也不可能不心生顧慮。

不過,這也正是李言慶所期望的結果……

長安的風吹草動,李言慶雖遠在嶺南,卻事無巨細,了然於胸。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沖突,自然也是他所期望的結果。兩位皇子之間爭鬥的越是厲害,也就預示著李言慶的機會越大。所以,在收到李淵的敕令後,李言慶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在他眼中,如今返回長安,正是好時機……

想必長安城裏的那些老大人們,也厭煩了這沒有止息的爭鬥。

從裴世矩的言語裏,李言慶也探聽清楚,李淵無意繼續平衡之術,而朝中大員同樣也不想繼續爭鬥下去。畢竟李唐江山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危難重重……吐蕃人的崛起,頻頻越境襲擾;突厥人在頡利可汗的帶領下,也逐漸恢復元氣,南望中原,虎視眈眈。

此外,尚有吐谷渾蠢蠢欲動。

而遼東地區,高句麗雖然已經衰弱,卻仍有靺鞨、契丹等異族,始終懷有狼虎之心。

就連新羅百濟,也表現出不安分的勢態。

特別是新羅,隨著小國仙金庾信的成長和崛起,新羅國力日益強橫。

而百濟明顯無法壓制住新羅,逐漸成為新羅的附庸。朝鮮半島上的三國鼎立局面,已逐漸被打破。高句麗的衰落,使得新羅崛起,已勢不可當。而新羅國,顯然對中原並無好感。

外患不絕,內部爭紛不斷……

以至於朝中所有大員,都希望盡快穩定下來,才能避免日後李唐江山的分崩離析。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言慶自然不會拒絕回轉長安。

只是他借口嶺南事多,拖延了回程的時間,帶著一部分心腹親衛,在馮家商隊的掩護之下,悄然啟程,自交州一路過來,遍訪昔日舊友。

房玄齡,自然是不可缺少。

哪怕兩人之間的聯系從未斷絕,李言慶還是希望能和房玄齡面對面,進行一次坦誠交流。

馮盎,也必須拜見。

畢竟李言慶走後,嶺南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高士廉雖然能力出眾,但如果沒有馮盎等人的協助,恐怕也無法盡善盡美的完成李言慶的托付。

還有謝映登,在蕭太後遠赴婆羅洲後,旋即撤出錢塘,在衢州宣布歸附李言慶之後,被封為衢州行軍總管,令江南東道,轄六州之地。同時也是如今東南地區,除馮盎之外最大的一路諸侯。

謝映登的崛起,與馮盎又不一樣。

馮盎說穿了,是個以異族血統出仕的地方豪強。

而謝映登則代表著陽夏謝家。哪怕謝家在東晉以後已經沒落,但在這些年裏,業已恢復了元氣。當年東晉名相謝安,自會稽山走出,成為天下一等一的名士。謝家在江東的影響力,顯然不是馮盎可以比擬。哪怕謝映登退至衢州,照樣能迅速站穩腳跟,發展壯大。

房玄齡也好,謝映登也罷,都算是李言慶一系人馬。

可即便是這樣,李言慶還是要逐一登門造訪,以探聽出他們的虛實。

所幸,這一趟走下來,李言慶收獲頗豐……

時值初冬,北方初雪已落,江淮氣候也逐漸寒冷。

李言慶在與蘇定方匯合之後,便帶著沈光雄闊海兩人,一路直奔浮山而來。一晃,又快十載光陰,也許很多人很多事情,都會隨之淡忘,可是在李言慶心中,有一個人卻始終無法忘記。

踏著遍地枯黃,李言慶沿著盤山小徑,緩步而行。

山間,蕭瑟。

裊裊煙雲中,可依稀看到那山路盡頭的一座道觀輪廓。

當李言慶走到近前時,卻見道觀大門緊閉。他收拾了一下心情,邁步走上台階,輕輕叩響門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