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長安不見使人愁 第二十三章 俚人之王(第2/3頁)

“既然他不容於寧長真,為何能在都稜鎮開設店鋪?”

“呵呵,麥子仲比他那祖父聰明,手段也很高明。一方面,他借由寧長真之手打壓羅竇,另一方面,又借由羅竇之手,牽制寧長真。若非如此,羅竇早就被寧長真趕盡殺絕,就算是不死,手下那幫烏合之眾,也會散了……當初羅竇吃了幾次大虧後,就通過童大哥的門路,在都稜鎮開設了一家酒樓。表面上是準備歸附,實際上也是他的耳目。山裏的山貨,通過酒樓流入集市,同時又通過集市,購買一應物品。

不過,羅竇這個人很貪……主公若想借刀殺人,恐怕要給他一些好處才能成交。”

魚排軍的聲音不大,恰好能讓李言慶聽見。

言慶聞聽一笑,沒有開口。

不過魚排軍已知道,李言慶此時,肯定是成竹在胸。

※※※

粵西地區,土著眾多。

歷朝歷代的稱呼也是五花八門。

比如,在秦漢時期,這裏的土著名為百越,後來又轉變為俚人,獠人等等……

根據地域的不同,這些土著的稱呼也不一樣。

比如,嶺南被喚之以‘俚’,而雲貴川則被稱之為‘獠’。

稱呼雖然不同,性質卻是一樣。在漢人口中,南方土著皆以‘蠻’字來概括。

粵西地區的俚人分為兩大類,和當初李言慶在岷蜀遇到的獠人情況相似。

歸化的俚人,以寧長真、馮氏為代表,叫做白俚,或稱之為熟蠻;未曾歸化,或者說和政府相抗衡者,則喚作黑俚,或者就是魚排軍所稱呼的那樣:生蠻!

總之,黑俚白俚也好,生蠻熟蠻也罷,並非一定。

兩者總是相互不斷的發生變化,其區分的界限也很模糊。

農耕土著,山民土著。

你歸化了以後,可以出山享受漢人一切待遇。有田地,有房舍,居住在城鎮裏;可如果一旦遭遇政府的圍攻,這些土著也能迅速退回山裏,靠山為生,於是就變成了生蠻。

羅竇,現在就屬於生蠻。

但羅竇進山,並不是因為政府的緣故,也不是他不想出山。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很復雜。其主要的因素,就是羅竇所在的部落和寧長真的部落是世仇。羅竇的父親死於寧猛力之手,但寧猛力的老子,卻是被羅竇的父親所殺……若要論起淵源,只怕能追溯到西晉南渡,建立東晉政權的時代。

後來羅竇又站錯了隊伍,和王宣仁一起反隋。

王宣仁被冼夫人所殺,羅竇也就成了孤魂野鬼,退進了粵西山中。當時魚俱羅為監軍,見羅竇勇猛,不免生出幾分敬意。羅竇當年能保全實力退進山裏,也蓋因魚俱羅高擡貴手。只是誰也沒有想到,當年留下的一份情意,居然真起了作用。

羅竇,身材不高。

勉強七尺身高,站在李言慶跟前,不免顯得有些猥瑣。

加之常年在深山老林裏討生活,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加蒼老。

不過,身材雖然短小,卻極為結實。脖子短粗,掛著一串獸牙項鏈,透出剽悍之氣。

李言慶一行人抵達羅竇的駐地時,已經是三更天。

羅竇居然還沒有睡,和他的侄兒羅窠,就守在駐地中,等候李言慶一行人的到來。

“我聽說,你想動寧長真?”

李言慶屁股還沒坐穩,羅竇就開門見山的問道。

幸好,在來的路上,魚排軍已經介紹了羅竇的性子。否則的話,李言慶還真不知該如何開口。

但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羅竇的情況並不算太好。

這山裏的生活,非常艱苦,而且頗為兇險……如果不是麥子仲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話,羅竇弄不好,很難在山裏生活下去。看樣子,寧長真把他逼得也很慘。

臉上帶著兇悍之氣,一雙環眼,更流露殺戈之意。

李言慶沉聲道:“非是我要動寧長真,而是朝廷,要拿寧長真的人頭祭旗。”

羅竇撓撓頭,“你們漢人的朝廷,我不懂,也不想懂。

我只問你,你進山來,是不是想讓我幫你對付寧長真……哦,應該是幫朝廷對付寧長真。”

“都老祖上,當年曾在陳朝為官。”

魚排軍恰到好處的介紹了一句,令羅竇不自覺的挺起了胸膛。

“隋楊已亡,李唐當興。

我此次南下,正為……好吧,我明說了,我就是要對付寧長真!不僅要對付他,而且我還要他的項上人頭。”

李言慶發現,和羅竇這種土著說話,文縐縐的沒什麽作用。

索性收起那套禮法之說,把話挑了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