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將軍百戰碎鐵衣 第八二章 罵死虞柔(第2/4頁)

想當初,楊玄感曾試圖招攬李言慶,楊積善倒也知道。

不過當時,李言慶以祖父有恙推脫過去。隨行前往招攬的李密,並未表露太多意見。後來言慶和鄭家決裂,李密言‘半緣君不過小兒,此前靠鄭家而得虛名。如今他與鄭家決裂,而歸昌公已答應投靠將軍。此時再去招攬李言慶,又置鄭家何地?此子不堪大用,無需用心’。

其實在當時,言慶和鄭家決裂後,許多人都認為,言慶失去了一個靠山,難成大器。

一個小兒,一個百年望族。

該如何選擇?只怕是一目了然……

不僅僅是李密這麽認為,當時楊玄感也這麽想。

加之言慶遇刺,楊玄感就不再將他放在心上,轉而進一步和鄭善願聯系。

楊積善雖寫信勸說,卻沒甚用處。

現在,算不算是遭報應了呢?楊積善心中苦笑,思索著,如何才能兵不刃血的奪取鞏縣。

他身邊自有謀臣,見楊積善沉思,於是站出一人。

“將軍可是為詠鵝小兒煩惱?”

楊積善擡頭,看清楚說話之人後,微微一笑,“少兄莫非已有對策?”

那人身高七尺八寸,生的儀表不凡,頗有儒雅之氣。年紀大約在二十四五的模樣,一襲白色長袍,肋下佩戴寶劍,頭紮青絲襆頭,器宇軒昂。此人名叫虞柔,其父正是隋朝金紫光祿大夫,秘書監虞世基。

說來也奇怪,此次楊玄感起兵,響應者大都是朝中重臣子弟。

比如這虞柔,又比如現在駐守於虎牢關的來護兒之子來淵……父輩在朝中急得寵信,這子侄卻跳出來造反。其中種種,說不清楚,道不明白。不過想來,卻與那四百年胡禍有關。

胡人無情,父子相殘甚多。

子代父,子娶母者,恍若習俗。後肆虐中原四百年,屠戮漢人,使得漢室禮樂,隨之崩壞。

漢時,尚有禮義廉恥之說,講求忠孝仁義。

而四百年胡禍之後,忠孝仁義無蹤,禮義廉恥全無。

虞柔絲毫不顧念父子之情,來淵背著老子造反,似乎已習以為常。楊積善見虞柔站出來,頗有些意動。這虞柔是會稽人,思路敏捷,能言善辯,跟隨楊積善也有時日,頗得其信賴。

“要取鞏縣,易如反掌。

那李言慶不過一黃口孺子,即便是聰慧些,文采好些,立過些戰功,卻又能懂得多少事情?

柔願以三寸不爛之舌,明日在陣前將其說服。到時候將軍可不費一兵一卒,奪取鞏縣後長驅直入,直抵洛陽。代大將軍攻下洛陽,將軍就是首功一件。何必為這小小鞏縣,而愁眉不展?”

楊積善聞聽大喜。

虞柔的口才,他可是領教過,故而對他也頗有信心。

“若能如斯,先生當記首功。”

一旁韓世鄂面頰一抽搐,想要站出來說話,可又不知如何開口。虞柔能說會道,頗有蘇秦張儀之能。韓世鄂本能的感覺,李言慶不會那麽容易對付。只是,他又不知道如何解說。

按照他的意思,天亮之後,集中兵力猛攻。

大軍匯合後,近五萬人。只要楊積善全力攻擊,也許傷亡會慘重,但攻破鞏縣,不過兩三日間。

不過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楊積善似乎,並不想在鞏縣花費太多精力。

韓世鄂也只能閉嘴,心道:且看你虞柔,明日能如何?

※※※

這一夜無事,雙方都沒有產生沖突。

楊積善安營紮寨的同時,對守備也毫不放松。他也知道,李言慶善用奇兵,所以頗為留意。

而蘇烈方面,自離開鞏縣之後,再無半點音訊。

李言慶心裏相信,蘇烈不會逃走。此時此刻,他一定正躲在某個暗處,耐心的等待,楊積善露出破綻。他對蘇烈很有信心,就如同他對徐世績一樣信心十足。他現在所要做的,是如何應對,來日苦戰。

鞏縣人的士氣很高,叛軍人數雖多,卻奈何他們不得。

天亮後,李言慶再次登上城樓,帶著雄闊海和闞棱,巡視城防。

正當他們巡視之時,忽聞對面叛軍營盤中,傳來號角聲息。緊跟著兵馬出動,一隊隊,一行行,一列列,迅速拉開陣勢。一座座望樓出現在敵陣當中,一架架雲梯,橫於陣前。牛皮覆蓋的擋箭車,高大笨重的拋石機……這陣勢一拉開,頓時顯露出叛軍極其雄壯的軍姿士氣。

中軍是一個圓陣,一面大纛下,隱隱可見一員大將,在無數戰將簇擁下,立於戰車上眺望。

楊積善,親自坐鎮中軍。

城頭上的鄉勇,看著黑壓壓,看不到盡頭的叛軍,也忍不住暗自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