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將軍百戰碎鐵衣 第六三章 功過相抵(第4/5頁)

楊廣聞聽,目光一凝。

“宇文將軍此話差矣。”

沒等楊廣開口,洛陽留守樊子蓋卻站出來,“鄭言慶抗旨不尊,固然是有罪,但卻情有可原。來大將軍兵敗平壤,卻將數萬兵卒棄之異國他鄉。鄭言慶心懷故國,在高句麗浴血奮戰,殺敵無數,更揚我大隋威風。可有些人,卻趁機詆毀,誣陷忠良,只是忠臣在外流血,家人卻險遭大難。偌大的功勞,卻被他人侵占……如若換做是我,亦會心懷怨念,更何況鄭言慶年不過十四五歲,正少年氣盛之時,焉能咽得下這口氣?其罪無可恕,卻情有可原。”

樊子蓋這一番話,立刻引得許多人點頭稱是。

鄭善果在一旁暗自叫苦,原想讓宇文化及站出來把話題引開,不成想還是被人提起。

這一次,鄭家這顏面,恐怕難以保存。

他正在想著如何措辭反駁,朝堂上許多人紛紛站出來,表示鄭言慶所為雖有罪,但也並非不可原諒。

特別是那些武將,更是言辭激烈,義憤填膺。

也難怪,鄭言慶是長孫晟的弟子,說起來也算是軍方的人。他們當然要站出來,維護一番。

雙方爭吵,從開始辯論,到後來的互相攻擊。

話題越扯越遠,吵得楊廣連連蹙眉。

他一方面對鄭言慶拒不來洛陽,萬分惱怒;另一方面,又對鄭家的所作所為,頗為不屑。楊廣當然知道,鄭家肯定是想要保住鄭醒的性命。甚至連西苑十六夫人,也或多或少的在他面前,為鄭醒求情。楊廣也猶豫不定,想著借鄭言慶來洛陽的機會,對他大加封賞,安撫住鄭言慶之後,讓鄭家再與他商量。可鄭言慶不赴洛陽,已表明了態度,他一定要鄭醒的性命。

這分明是,在逼迫朕下詔殺人!

楊廣被群臣吵得心煩意亂,忍不住怒聲呵斥,而後甩袖退朝。

回到西苑之後,他仍在為此心煩。這個鄭言慶,實在是不知好歹。你若真的要了鄭醒的性命,日後又怎麽在鄭家立足?朕也是一番好意,想為你和鄭家說項,可你倒好,竟掃了朕的顏面。

“陛下,何故如此煩惱?”

蕭皇後不知在什麽時候,來到了楊廣身旁。

“梓潼,你來了!”楊廣嘆了口氣,“還不是為那鄭言慶的事情?他不肯來洛陽,朝中一邊是要治他的罪,一邊又說他情有可原。朕也在為此煩惱,考慮著,該如何解決這件事情。”

蕭皇後在楊廣身旁坐下,拉著他的手,輕輕摩挲。

楊廣還是晉王時,在和兄長楊勇的太子之爭中,也時常心煩意亂。每每這個時候,蕭皇後就像這樣子坐在他身旁,讓他心靈獲得平靜。

“梓潼,你怎麽看?”

蕭皇後一笑,“陛下感覺,鄭醒所為,該當何罪?”

“罪不容赦,斬立決。”

“既然是這樣,你又何必猶豫?”

“朕,只是替那半緣君操心,他日後如何在鄭家立足。殺了鄭醒,對他半點好處都沒有,鄭家又如何肯放過他?何不聽從朕的說和,他高官得做,駿馬得騎,而鄭家也能保住鄭醒,豈非兩全齊美?”

蕭皇後忍不住笑了,“陛下,您這又是聽了哪位夫人的說項?”

“哦……卻是朱貴兒得鄭家托付,私底下說了幾次。不過她倒是沒說要救鄭醒的命,梓潼切莫怪罪與她。”

蕭皇後冷哼一聲,“陛下,此國家大事,怎能讓一女子指手畫腳?

依我看,陛下對朱貴兒卻是太過縱容,絕非一件好事。陛下既然認為鄭醒有罪,那就該問他的罪。鄭言慶都不怕和鄭家撕破面皮,陛下又何必為他操心?再者說了,鄭言慶和鄭家撕破面皮,與陛下只有好處,絕無壞處……陛下想想,那半緣君在高句麗做的好大事情,可謂功勛卓著。他殺了多少人,倒不算什麽,可怕的是,他救了多少人,而這些人,都是什麽身份?

麥鐵杖的孫子,誠敬夫人的曾孫,陽夏謝氏子弟,管城崔氏族人,以及河北十三家世族子弟……

陛下,鄭言慶若是與鄭家和解,以他救出這些世胄子弟的交情,鄭家……”

楊廣聞聽,倒吸一口涼氣。

“若非梓潼提醒,朕險些忘記了這件事情。”

“所以,半緣君和鄭家撕破面皮,於陛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要我說,鄭醒該死,而且必須以極刑處置。唯有這樣,方能平息半緣君心中的怨念。陛下以為,妾身說得可有道理?”

“梓潼所言極是,正當如此。”

楊廣說完,話鋒一轉,“可那鄭家子抗旨不尊,朕又當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