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麒麟閣上春還早 第二十一章 李先生(下)(第2/3頁)

走在鄉間小路上,鄭言慶看見從對面,走了一行白衣人。

這些人似僧非僧,似俗非俗,一邊行走,一邊口呼彌勒。田地中不少農人,見白衣人走過來,紛紛匍匐在地,叩首禱告。鄭言慶不由得眉頭一蹙,心生厭惡。

他知道這些白衣人的來歷,因為這些人,也曾在鄭家田莊裏出現過。

似乎是某個宗教團體的成員,信奉彌勒,蠱惑世人。他們的信仰,不同於道教,也不同於佛教,在鄭言慶看來,更像是一個邪教組織。整天在鄉間傳道,倒也招攬了不少信徒。

對宗教這種東西,言慶說不上好感,也說不上厭惡。

不管是佛教也好,道教也罷,都是應時代而生,而興起。五胡亂華,北方大地戰亂不止,漢人十不存一,黎民苦不堪言。人們無力去阻止戰爭,只好尋求一種心靈上的寄托。於是佛教應運而大興,開始在民間流傳起來,使人們寄托來生。

而道教呢,則為南方興盛。

南朝無力收服疆土,士大夫只能以清玄寄托。

留戀山水,以各種行徑來掩飾心中的那種悲苦。慢慢的,這玄道也就在上層階級中,流傳興盛。

總之,每一種宗教都有其出現的原因。

但邪教則不然,更多時候,那是一些野心家們的掩飾。

黃巾之亂也好,亦或者孫恩之禍也罷,都是如此。至於後世,邪教更成了斂財工具,令鄭言慶深惡痛絕。這些白衣彌勒,大致上也是如此吧。雖然他們現在還未有什麽特別的舉動,可言慶卻覺得,這些人遲早,會釀成大禍,到時候倒黴的,還是那些百姓。

可他又有什麽辦法阻止呢?

白衣彌勒公開傳道,連官府都不去管。

而且他們又沒有什麽把柄,如果冒然去對付,弄不好會讓鄭言慶自己,陷入其中。

回去以後,要和爺爺說一下,讓他多注意田莊裏的情況。

莫要讓這些白衣彌勒鉆了空子,到時候連累整個田莊的話,那絕對是一樁大罪過。

想到這裏,鄭言慶側身讓開一條路,看著白衣彌勒走過去。

而在他們的身後,那些愚夫愚婦依舊跪拜在田間,不停的叩首,朝著他們的背影,念念有詞。

“……彌勒出世時,田一種七獲,米長七寸,白如珂玉,幹甜如蜜;如劫初米四寸也,衣寸從樹生,自然而有……”

大體上,鄭言慶對佛經是一知半解,也不明白這經文,究竟是什麽意思。

不過他能大致上聽出一個意思:只要信奉彌勒,就可以不勞而獲。糧食不種自長,衣服在樹上生成。

如若沒有出現,那就是你不夠虔誠。

只要虔誠,就會如此……可怎樣才算是虔誠呢?最終解釋權,在白衣彌勒們的手中。

看這情況,好像很嚴重啊!

鄭言慶一邊想著,不知不覺,就回到了家中。

鄭世安早已經準備好了飯菜,就等著言慶回來。

“言慶,今日學堂裏,學得如何?”

“得了個‘丁’。”

鄭世安一怔,“丁?怎可能是丁啊……你那先生莫不是個騙子,你這等聰慧,他為什麽才給了一個‘丁’呢?言慶,是不是先生瞧著你不是紇豆陵家的人,故意欺負你?”

“爺爺,不是這樣的,先生這樣子,也是為我好。”

鄭言慶連忙解釋,總算是安撫住了鄭世安。

飯後,他突然問道:“爺爺,你有沒有發現,最近一段時間,這鄉間似乎盛行彌勒?”

“你是說那些白衣彌勒嗎?”

鄭世安顯得不太在意,“我倒是見過,他們今天還來咱們這裏傳道。聽說,這些白衣彌勒神通廣大,不少人都相信他們。咱們田莊裏,就有不少人信奉彌勒。”

鄭言慶心裏更加沉重了……

“爺爺,別信那些人。”

若是普通人說這句話,鄭世安說不得會聽不進。但鄭言慶不同,他從小所展現出來的能力,讓鄭世安對他,有著莫名的信心。想來,言慶這麽說,不會無的放矢。

可鄭世安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為什麽?”

“爺爺,咱們鄭家以經史傳家,講的是修身持家治國。

孔聖人也說過的,子不語怪力亂神。這些事情,連聖人也不得語,何況我們這些人呢?也許這世上真的有神仙,但不是我們整天放在嘴上,更不能像那些彌勒一樣,把神靈當成斂財,滿足私欲的工具……再說了,舉頭三尺有神明,只要我們心裏尊敬,神靈自然會保佑我們。既然這樣子,又何必去聽信他人妖言惑眾?”

鄭言慶話音未落,只聽屋外有人撫掌贊道:“說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