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補天裂 第一章 長生殿 (三 下)

帶著楊玉環的遺體和用過印的詔書,程元振和李靜忠二人欣欣然回去復命。太子李亨正等得心焦,遠遠地看到二人的影子,立刻親自策馬迎了過來,迫不及待地追問道:“事情辦得如何了?父皇他答應我的條件了麽?你們擡的是誰,是貴妃娘娘的遺體麽?”

“臣等幸不辱命!”程元振和李靜忠從馬背上滾下來,肅立拱手。聞聽此言,李亨憔悴的臉上立刻充滿了喜色,甩鐙離鞍,便準備去查看兩位太監帶回來的詔書。還沒等在地上站穩身形,背後卻傳來了一聲低低的咳嗽,“嗯——哼!殿下小心地滑!”

“嗯!”李亨被咳嗽聲嚇了一哆嗦,眉頭迅速緊皺成了一團,旋即又迅速恢復了正常,推開程元振雙手捧過來的詔書,滿臉憂傷:“記得本王年幼之時,父皇總是把本王放在他的書案前,手把手教導本王如何處理政務。沒想到,沒想到今天,我們父子之間,竟要,竟要……,嗨!!!”

一聲長嘆,仿佛包含著說不盡的無奈與淒涼。身邊的諸位幕僚聽在耳朵裏,趕緊齊齊躬身,“殿下也是為了給大唐保存幾分元氣,才不得不如此。況且聖上年事已高,實在無力應對混亂的時局。為早日收復兩都,為解救天下黎庶,殿下也只能暫且將骨肉親情放在一邊了!”

“唉!”李亨搖搖頭,又是一聲長嘆:“希望父皇能明白孤的一番苦心吧。待他日兩都光復,天下太平,孤當負荊入宮,向父皇請罪。把權柄全部歸還與他。自己去做一個逍遙王爺,足矣!”

“殿下仁厚!”眾文武幕僚又齊聲稱頌。目光卻始終不離程元振的雙手,雖然裏邊的內容,大夥早已背得滾瓜爛熟。

在眾人期盼的目光當中,李亨慢吞吞地撿起詔書,“隨意”翻看。天下兵馬大元帥,監國太子、有權任免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全部官員,可以以監國太子的名義向全國各地發布政令、軍令,無須再交由天子批復用印。可以……

可以說,除了那個只具備象征意義的天子玉璽之外,他已經順利的從父親李隆基手裏,拿走了所有東西。再不用煩惱自己的政令被父親找借口駁回,也不必再因為擔心太子之位不保而夜不能寐。

為了這一天,他足足等了十八年。從風華正茂的少年郎,等成了兩鬢斑白的半大老頭子。其中甘苦與忐忑,有誰能夠體味?!

十八年來,他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行一步路。唯恐稍不留神,便被自己的其他兄弟們拉下來,踩成一堆爛泥。為了讓父皇不對自己起疑心,他曾主動跟大將軍王嗣業劃清界限,見死不救。主動向李林甫“虛心求教”,主動給楊國忠賀壽,主動彩衣娛親,只為搏比自己小了近二十歲的貴妃娘娘楊玉環一笑……

如今,所有這些隱忍,這些委屈,都收獲了豐厚的回報。他又怎能不欣喜若狂?但為了一個“仁厚”的好名聲,他偏偏不能將快樂掛在臉上,偏偏還要繼續裝作一副悲悲戚戚的模樣,裝作聖旨上的一切都不是自己希望得到,而是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大唐帝國,不得不勉強為之。

既然已經決定繼續裝下去了,幹脆就裝得更徹底一些。匆匆將聖旨掃了一遍之後,李亨將目光收回來,臉上的表情充滿了悲憫:“既然貴妃娘娘已經奉旨自盡,人死業消。靜忠,你帶人擡著她的遺體傳閱全軍,然後找個恰當地方安葬了吧!”

“諾!”太監李靜忠躬身領命,帶領幾名隨從,擡著楊玉環的遺體匆匆退下。

“程監門,你今日襄助之德,本王沒齒難忘。功勞暫且記下來,待日後一並封賞。眼下卻有一件事,還需要你再替孤跑一趟!”李亨將目光轉向急於表現的程元振,笑著安排。

“願為殿下效犬馬之勞!”程元振見太子第二個就叫到自己的名字,歡喜得骨頭都輕了幾兩。立刻躬下身去,大聲回應。手中的詔書卻沒處放,差點一股腦全掉在地上。

“把詔書先交給魚總管!”李亨寬容地笑了笑,絲毫不以對方的失禮為忤,“你帶幾個人,去對面的小山上見一見陳玄禮。剛才怕引起誤會,孤派人把他給困在山頂的小亭子裏了。眼下既然楊逆已經伏誅,也是時機他一個解釋了。孤知道你跟他有些舊交,煩勞你去告訴他,聖上已經下旨將國事完全委托於孤。請他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只要他肯讓龍武軍放下兵器,下山投降。孤一定對所有人都既往不咎。並且日後待之如心腹手足,絕不輕易加罪!”

“臣,遵旨!”程元振施了個禮,將聖旨交給李亨的心腹太監統領魚朝恩,轉身而去。

望著他的背影在人群中隱沒,太子李亨如釋重負。如果沒有監門將軍程元振事先向自己走漏父皇和高力士準備將楊國忠罷免的消息,自己絕對不可能把握住今天的機會。如果監門將軍程元振不肯答應自己,悄悄地將父皇身邊的飛龍禁衛盡數撤下,自己也不可能如此順利地控制住局面。可這人立下的功勞越大,自己越難以重用他。萬一哪天他再重復一遍今日所為,自己可就要步父皇的後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