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攻陷上京(第3/6頁)

上京在遼國五京之中建立最早,建築面積廣闊,殿宇林立、氣勢雄宏、街道繁華。上京由南城和北城組成,南城多住的是回鶻、渤海人、燕薊漢人和掠來的工匠等,所以稱之為漢城。漢城內多巿肆、作坊、館驛,是上京重要的經濟區、貿易區,當時商業貿易非常繁華。而皇城是契丹皇族、貴族的宮殿和衙署所在地,大多建築的是臨潢府、留守司、臨潢縣、國子監、曲院等官署府第和天雄寺、贍國省寺、安國寺、孔廟等廟宇,再往北就是遼國皇帝和皇後嬪妃們居住的後宮了。從建築風格上看,上京的建築風格是前巿後朝,與中原的前朝後巿迥然不同。

而今,盛極一時的遼國皇都上京失去了昔日的政治中心地位。

完顏阿骨打率領眾將自城外緩轡而行,因金軍先攻破了漢城,才打開了上京皇城的大門。眾將從皇城的南大門—大順門進城。完顏阿骨打騎在馬上,仔細觀察上京城內的一切。皇城的城墻由主墻和附加墻組成,築墻前先挖了底槽,內填黑色膠泥和小石子,築成堅固的基礎。墻體均為夯土板築成,墻高數丈,周長近萬米,每隔大約一箭之地處均設有馬面,用以防禦敵人的進攻。隨從的納蘭飛雪和其他將士們看著上京這些堅固的堡壘,私下裏暗暗慶幸。

納蘭飛雪看在眼裏,不禁在心裏暗想:如果遼國不是君王失道,遼將遼兵貪生怕死,將士合力死守,這座建了二百余年的上京城守起來絕對固若金湯,縱是天兵天將也輕易奈何不得。

入城後,行了不久,天雄寺巍然屹立在皇城東南隅,完顏阿骨打打馬走近,但見天雄寺內供奉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石像,耶律阿保機身穿戎裝,手握寶劍,目視前方,一副凜然而不可侵犯的姿態。

完顏阿骨打見狀,忙下馬進寺,拈香祭奠。

天雄寺是耶律阿保機在公元912年得勝回朝而修建的,取“天助雄威”之意。是繼明王樓之後上京城的第二個標志性建築物。而今上天並沒有像耶律阿保機在建寺之初所希望的那樣,天助雄威而使國運永祚。遼國延續了二百余年的大好河山,在女真軍的勇猛進攻下,瞬間坍塌。

皇城內街路寬敞通直,從天雄寺往西直走,然後沿皇城西街南走,便是國子監和孔廟等建築。此外,還有崇孝寺、安國寺等廟宇寺觀,亭台樓閣,鱗次櫛比,雕梁畫棟,重瓦飛檐,在戰爭的硝煙中,依然流光溢彩。遼朝統治者尊崇孔子,以儒家學說作為治國的主導思想。神冊三年,建孔廟於上京,次年耶律阿保機親謁祭祀。在路過孔廟時,看到孔廟裏供奉著孔子的塑像,女真士兵們嘻嘻哈哈地指著塑像說:“他就是那個說‘夷狄之有君’的人。”

孔廟隔皇城西街的東側建有節義寺,節義寺內建有斷腕樓。當年述律皇後在耶律阿保機去世後,為了穩固政權,她把一些不順眼的大臣召集起來,問道:“你們思念先帝嗎?”大臣們說:“我輩受先帝之恩,永世難報,豈能不思?”述律平說:“是嗎?既然如此,就送你們去見先帝吧!”於是,不由分說砍下了這些人的腦袋。就這樣,她以“先帝最親近的人”,或“傳話於先帝”的理由,殺害了一百多位反對她的大臣。

有一次,輪到了漢臣趙思溫頭上。趙思溫頗有智謀,不甘受死。述律皇後問:“你與先帝非常親近,生前一直侍奉他,現在也去見先帝吧!”趙思溫坦然答到:“要說親近,誰也沒有皇後與先帝親近,皇後若能先去,臣一定跟著去。”述律平被將了一軍,只好說:“我並非不想追從先帝於地下,只因國家無主,諸子幼弱,無暇前往啊。”說著忽然抽出腰刀,“喀嚓”一聲砍下了自己的右手。所有的人都慌了,那血淋淋的場面把大家都嚇呆了。述律皇後讓人把手送到阿保機的墓裏,並建了一座“斷腕樓”來紀念自己的節烈行為。

眼前不遠處,就是遼國的皇宮禁地了。而如今卻已經是大金國的皇家私產,騎在馬上的完顏阿骨打心中禁不住怦怦地狂跳了幾下。從前,他率將士沖鋒陷陣,盡管是馬蹄動地,殺聲震天,箭如飛蝗,血流成河,他均能以叱咤風雲的氣概臨之,心不驚,氣不喘,鎮靜如常,但此刻的勝利竟使他不禁激動萬分。

不一會兒,完顏阿骨打等君臣一行便來到了齊天皇後故宅和元妃宅,這裏平日裏多是歷朝歷代的王後妃嬪們居住的地方,那些沒有來得及跟隨天祚帝的嬪妃宮女們,在聽到女真大軍即將攻打上京時,她們就開始聚在一起,嘀咕將來有一天,噩運輪到她們頭上時,她們會為大遼盡節,決不苟活偷生,受“賊寇”的淫汙。這些嬪妃宮女大多都是出身良家,八九歲被選進宮中,在宮中長大,將忠君看成了天經地義的最高原則,也將貞節看得比生命還要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