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延禧繼位(第4/8頁)

天無絕人之路。機會來了,耶律洪基不是要去春捺缽嗎?如果把他的寶貝孫子耶律延禧找個借口留下來,等皇帝走了,一個五歲的孩子就好對付了,尋一個機會,“哢嚓”一下砍了他的頭,像以往那樣編個借口騙過去,就會又一次天下大吉!

耶律乙辛裝出一副慈善的樣子,他晃著腦袋,假惺惺地對耶律洪基說:“春捺缽一路大漠荒野,多風多寒,轉徙奔波,車馬為家,皇孫年幼體弱,還是把他留在京都,以免發生意外。”

心系皇孫安全的耶律洪基覺得有理,點頭同意。

蕭兀納聽說後,急忙闖進宮中,直言進諫:“臣私下聽說皇上采納了耶律乙辛的意見,在車駕出遊時要把皇孫留在宮中,皇孫尚幼,假若所托非人,保護不當,一旦有個三長兩短,那麽皇上就真的要斷子絕孫了。如果非得要把皇孫留下的話,那麽臣請求留下來保護皇孫,以防不測之禍!”

耶律洪基聽了,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他覺得蕭兀納說得有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朕的寶貝孫子不能再失去了,他可是大遼江山唯一的繼承人啊。

捺缽的隊伍去往黑山的廣平澱,在行進的途中,耶律洪基突然發現,護從的官員大多都緊隨在耶律乙辛的馬後,而自己身後的隨從卻寥寥無幾。耶律洪基猛醒過來,他意識到,耶律乙辛已經培植了大批的黨羽,足以形成了與自己抗衡的勢力。從此,耶律洪基開始懷疑耶律乙辛,並逐漸洞悉了他與張孝傑等人的奸詐。

耶律乙辛謀害太子的罪行終於東窗事發。

蕭訛都斡娶了耶律洪基的二女趙國公主後,被封為駙馬都尉、始平軍節度使。後來在朝中議事時與耶律乙辛多有不合,兩人互相銜恨。蕭訛都斡見耶律洪基昏庸,又依仗自己是當朝的駙馬都尉,竟然仿照皇帝的規格為自己制作了車輦服飾,耶律乙辛以此為借口上奏耶律洪基,狀告蕭訛都斡譖越皇權,企圖謀反篡位。蕭訛都斡因此被判淩遲處死,他在臨刑時後悔地說:“以前我狀告耶律撒剌謀立太子一案,都是奸賊耶律乙辛指使我幹的。現在老賊耶律乙辛恐怕事情敗露,是殺我來滅口的!”

耶律洪基下詔:削耶律乙辛一字王爵,由魏王降封為混同王。貶蕭十三為保州統軍使。三個月後,耶律乙辛入朝謝恩,耶律洪基當天就把他遣了回去,並改任他為知興中府。

耶律洪基知道張孝傑亦為奸佞之徒,在將耶律乙辛逐出朝廷後,即將他貶為武定軍節度使。這一年,張孝傑又因販賣私鹽及擅改詔書罪被削爵為民,流放安肅州,後病死於鄉裏。當年張孝傑科考及第,到寺廟裏拜佛,忽然一陣疾風將張孝傑的襆頭吹了起來,當飄在空中與浮圖一般高時,突然風止掉在地上而碎。有一個在場的老僧說:“此人必然會驟然發達顯貴,然而卻不得善終。”張孝傑的下場,竟然與這位僧人說得一模一樣。

張孝傑久在宰相之位,貪婪無度,一次他在飲酒時向親戚炫耀說:“無百萬兩黃金,不足為宰相家。”張孝傑年少時家中非常貧困,當他當了宰相後,與耶律乙辛一起狼狽為奸,結黨營私,把持朝政,凡想升官的人,必須給他們送禮,一時之間二人門下饋賂不絕。張孝傑來者不拒,大飽私囊,而今他的家產卻全部被沒收,分賜他人。

大康六年三月,耶律洪基冊封耶律延禧為梁王,加守太尉,兼中書令。皇後蕭坦思生不出兒子來,見耶律延禧被封為梁王,心生嫉恨,耶律洪基將蕭坦思貶為惠妃,出居於乾陵。並將她的妹妹蕭斡特懶趕回了娘家。她們的母親燕國夫人削古見兩個女兒落到如此下場,遂懷恨在心,以巫蠱之術詛咒耶律延禧,事發被殺。蕭坦思也因此被貶為庶人,囚禁於宜州。耶律洪基為了孫子耶律延禧的安全,特派了六名旗鼓拽剌(勇士)隨身保護他,並詔令如有不軌之人接近耶律延禧,當場格殺勿論,不用奏報。

大康七年冬,耶律乙辛出賣宮中禁物敗露,並以“鬻禁物於外國”的罪名,削去官職,按律當斬,但因為他的死黨耶律燕哥為其求情,免去死罪,渾身掛滿大鐵鏈,囚禁於來州。

耶律洪基知曉了皇太子耶律浚的真正死因,追悔莫及,下詔追封耶律浚為昭懷太子,並以天子禮儀將其移葬於玉峰山。大康九年,耶律乙辛看到大勢已去,私藏兵器,密謀投奔宋國,事發後被皇帝下詔縊死。當初皇後蕭觀音被耶律乙辛誣陷,用一條白練懸梁自盡,如今耶律乙辛也是由一根繩子送上西天,結束了他奸詐弄權、罪惡多端的一生。

皇後蕭觀音和太子耶律浚被害案,被株連的大臣官位品級之高,人數之多,有史以來,實屬罕見。耶律乙辛等奸臣排除異己,陷害忠良,黨爭之亂給強盛的大遼國造成嚴重的內耗。而作為一國之君的耶律洪基老邁昏庸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當年在耶律乙辛、張孝傑等人害死皇太子後,大擺筵席彈冠相慶,不辨忠奸的耶律洪基竟然在酒宴上對其二人大加贊賞:“耶律仁先、耶律化葛因有大賢大智,受到了先帝的重用。朕有耶律乙辛、張孝傑兩位大臣,其智德賢能不在耶律仁先、耶律化葛之下,朕重用賢人,堪與先帝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