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前鋒

四月十五日下午,靖邊軍全軍到達居庸關。

其實各軍騎兵早在半日前就到達了關城,尖哨營的夜不收們更昨日便到。而且早在動員之時,他們就紛紛出宣府鎮哨探,此時更是大部齊出,火力全開。

余下的步兵,輜重們,因為大部火炮輜重先期向居庸關運來,他們一路行軍,一路吃喝睡都有人照料,他們專心趕路便可。所以十五日的下午,不論騎步炮箭等兵,二十三萬人,盡數到達居庸關。

如山海關一樣,居庸關其實是個系統的防務工程,全關建在關溝上,共有四道關口。最北是八達嶺關,又稱北口。然後南下一些是上關。接著才是居庸關關城,最後是南口關。

從北到南,四關縱列在一條大峽谷中,彼此相距一二十裏。

居庸關關城更建在這條長近四十裏的山谷中間,扼守著北面進入京師門戶,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特別兩邊山勢雄奇,翠峰重疊,伴著清流花木,素為燕京八景之一,被稱為“居庸疊翠”。

居庸關城有南北二門,皆築有甕城,整個城池呈橢圓封閉形,周約有八裏。城的一半雄臥在西面的金櫃山上,另外一部分在東面翠屏山上纏繞,然後南北兩座城門就坐落在谷中平闊的台地上,二門相距約有兩裏。

此外關城還有附屬的敵台、東西山角樓、水關閘樓、鋪房、炮台、烽火台等建築近三十座,城池東側的永安河谷還有南北水門各兩孔。

王鬥後世曾坐飛機從此經過,當時所望皆是蒼莽連綿的大山,然後看到一條峽谷切開延綿山嶺,尤如鬼斧神工。這條峽谷距京城百裏,故名居庸塞或軍都陘,便是此時的居庸關長城。

也因扼守咽喉之地,加之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當然,就算天下險地,也必須有得力之人防守,歷史上李自成直逼居庸關,守將唐通、太監杜之秩等人迎降,巡撫何謙偽死私逃。如此雄關,不費吹灰之力,就落到了李自成手中。

靖邊軍到達居庸關後,北到八達嶺,南到南口關,密密沿著關溝河谷駐紮,軍馬綿延數十裏。

王鬥等人直入關城,居庸關城類似一個兵鎮,內有糧倉、軍械庫、衙署、儒學、演武場等建築,規模不小。還有行宮,密集的牌坊,眾多的廟宇等,內城隍廟、關王廟、關帝廟更不可少。

王鬥等人從北門甕城進時,就看到甕城內有真武廟,還有一塊重建的碑記,《居庸關重建真武廟碑記》。

“迨至我太祖高皇帝龍飛淮甸,奮拯中原,驅逐百年之,復還萬代之綱常,命大將軍魏國公徐達北征,屢有真武靈助之顯……為設關立廟,遂祠上帝於北甕城重地之內,靈應香火,保障佑護,北鎮沙漠通宣大,以制三邊,南拱京師翊皇陵,而奠上國。”

居庸關歷朝都有修建隘口關防,但現今關城,卻是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於洪武元年規劃創建。然後後世不斷繕治,這塊碑記,卻是萬歷年間重建。

王鬥等人上了香,追憶先賢,然後進城巡弋,更順著城墻上到金櫃山與翠屏山上。城台城墻皆以花崗巖石與厚城磚包砌,一些石條甚至重有一噸以上,合縫處灌以灰漿,咬合一體,堅固異常。

王鬥站在金櫃山敵台上眺望,柳煙織翠,碧濤湧浪,關溝歷歷在目。此時河谷水邊旌旗遍布,密密麻麻的營帳蜿蜒向南,一直消失在山的那邊,蔓延到十幾裏外的南口關那處。

人叫馬嘶,金戈之聲交鳴,再看眼前斑駁陸離的城台基石,那種時間歷史的感覺陡然劇增。此次大戰關乎歷史興衰,不知後世會如何評價這一戰?介時自己所站的這一處,又是否會豎立一個紀念石碑,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呢?

太子及跟隨的諸文官被安排到行宮及衙署、儒學歇息,王鬥將居庸關城南門城樓設為行轅,召集各官將在這裏議事。

其實除了衙署外,城樓不遠緊依城垣處還有個戶曹行署,寬寬敞敞的一個四合院,紅柱青瓦寬檐廊,規模不小,不過王鬥更喜歡待在城樓上,他喜歡那種登高遠望的感覺。

在城樓二層,巨大的作戰地圖掛出,還有詳細的京師地方沙盤推出,各軍官將,陜甘各將,前來參戰的蒙古各部落頭人密密圍成大圈。又有王爭、王英、王雄、王豪、鐘宜源、韓厚、韓思、溫文韜、高得祥等孩童站在一旁觀看。

此次作戰,軍事學院的學生們都有隨之出征,實地體驗那種軍旅故事,他們當然沒有發言權,只是站在一旁靜觀,細細感受。

“我軍已到達居庸關,下一步,就是攻占昌平,控制朝宗橋,鞏華城,安濟橋,擋兒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