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轉機(第2/2頁)

作為邊關重將,他們自然不能輕易一死了之,此時無論在冷口長城外,還是山海關關城外,都布滿了韃虜的大軍,他們若是為國殉節,豈不就給韃子輕而易舉入關的機會?

雖然此時關墻外的韃子停止了進攻,顯然他們也得到明朝皇帝死難的消息,但他們仍然不敢大意,謹守關墻。

然後他們書信往來,詢問各自意思,接下來該怎麽走。

而此時大順王李自成派遣降將唐通來招降了,給的待遇不錯,楊國柱許以封公,劉肇基許以封侯,吳三桂父子皆封侯,仍保持原來兵馬不變。然後各人就陷入矛盾抉擇之中。

按理說身為大明臣子,君父死難,他們理應發兵為君父報仇,只是朝中諸公都降了,各地官將也降了,百姓們望風景從,自己投降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京師失陷之時,他們也仍然在邊關血戰,盡忠到這一步,可謂仁至義盡,沒人會說什麽。

而且大順怎麽說也算漢家體制,衣冠,語言,體制,無不如一,各人不會有投降塞外胡虜的那種心理障礙。

每朝還有氣數,大明到這一步,顯然氣數已盡,否則京師不會二日而陷,不論官員百姓都舉城歡迎順軍進城,可見大順眾望所歸,改朝換代之事順理成章。如唐宋明一樣,一個新的中原皇朝將誕生,或又如大明一樣連綿數百載。

大順之興已成定局,自己又何必負隅頑抗,徒增手下傷亡?吳三桂與劉肇基傾向投靠新朝,封侯等條件,也對他們有很大的吸引力。雖然他們心中也有疑慮,畢竟以前李自成是流寇。

但料想新朝新氣象,肯定會有所改變,朝中諸公都不擔心,自己又擔心什麽?

關門巡撫黎玉田,薊遼總督範志完都準備投靠新朝,便是遼東巡撫邱民仰也贊同投靠大順。

楊國柱有些猶豫,他打算問問王鬥的看法,卻不反對吳三桂等人謀取新朝富貴,只要不降事胡虜,他就尊重各人的選擇。

其實此時清國方面也有派人前來勸降,多爾袞得到明都二日而陷,明皇死社稷之事,先是震驚,隨後快速反應過來。他親筆書信,一一寫給楊國柱、吳三桂、劉肇基等人,許下更優厚的待遇。

他言,楊國柱等人若願意投靠大清,一律封王,就如當年的三順王一樣。

對黎玉田,範志完,皆許可封伯封侯,對遼東巡撫邱民仰,他甚至願給國公之位。

當然,雖然他真心誠意,但最後都讓他失望了,在大清的王位,大順的侯位之間,吳三桂等人還是選擇了大順。

楊國柱更不用說,連清國派來的使者都不見,當場就驅逐了,根本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追贓助餉的消息傳來之後,多爾袞先是驚訝,隨後興奮的道:“真是天助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