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各方(第2/3頁)

他決不能讓這些野獸般的東西進入關內。

清兵入塞已經有多次了,崇禎二年、崇禎九年、崇禎十一年,每次都是血流飄杵,百姓慘不堪言。而且除了這幾次大規模入塞,直逼到京師城下外,事實上還有崇禎七年與崇禎八年兩次。

他們進犯宣府、大同、忻州、定襄等處,大肆劫掠,特別崇禎七年這次,因為曹文詔被調往大同,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流賊趁機突圍,最終釀成後來的大禍。

此時楊國柱有兵馬一萬五千,內正兵營騎兵五千,編練新軍一萬,皆經過松錦血戰,戰鬥力經得起考驗,他有信心能擋住韃子的破口入侵。作為薊鎮總兵,他也認為自己有這個責任讓關內父老百姓免受荼毒。

只是……

自己的主力就這樣被拖住了。

流賊在濟南建國稱王他當然知道,看情形,他們很快也會北上,介時京師危急,卻怕自己不能入援。

楊國柱得到消息,朝中諸公有意檄傳自己防守京師,但現在……

國事危急如此,讓楊國柱憂慮不已,他不明白朝中諸公是怎麽想的,靖邊軍之強,天下聞名。他們也在附近,趁流賊聚於城下,正好一鍋端了,畢竟不患賊聚只患賊散。

流賊最可怕的地方是他們太會跑了,此時正是良機啊,若流賊北上,正好將他們一網打盡,徹底解決大明朝的心腹之患。

楊國柱思索朝中總會有頭腦之人,而且京師堅固,應該可以堅持幾個月,到時事態緊急,他們應該會召永寧侯入衛。

罷了,這些國政大事不是自己能考慮的,他能做的,就是為國守好邊關。

有一點他可以肯定,除非自己戰死,否則他決不會讓一個韃子入關。

……

對流賊的動向,宣府、山西、安北都護府的百姓都非常關注,相比山東、北直各處的風起雲湧,百姓爭相獻城開門,個個期盼義軍的到來,這邊的民間反應冷淡,畢竟他們的生活總體還過得下去。

就算過不下去也可以移民去都護府嘛,那邊是非常歡迎移民的,生活富足的宣府鎮百姓就更不用說了。

二月時,流賊在山東建國大順後,山西巡撫蔡懋德就加緊了山西東面各關口的防務,調派總兵周遇吉,副總兵李雲曙等人防守固關、黃榆關、虹梯關等處,加強了這些地方的守禦力量。

所以當流賊在彰德府,順德府各處攻城掠地,勢如破竹,並打算就勢西掠山西時,就在這些堅固的關口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當然,不是沒有人民群眾心向義軍,比如臨近山西,贊皇參將許月娥控制的元氏縣城,就有一個孫姓的鍛工,他私自打了幾百個箭鏃,寫下手摺一個,內稱流賊為“天兵老爺”,打算偷偷出城去投奔順軍。

他不幸出城時被把門的軍士搜出手摺,結果被許月娥下令殺一儆百,慘無人道地用長釘將四肢釘在城門上,壯烈犧牲。

不過至少從這以後,她勢力範圍內的幾個城池,沒人再敢談論降賊投靠之事。

二月下時,又有黃榆關的一些軍士百姓意欲開關投降,被守將李雲曙殘酷鎮壓,不分男女老幼,凡涉事之人皆斬,幾起事故後,山西各處從此太平無事。

也因為山西太平,逃入境內的藩王越多,除了原來福王朱由崧外,又有潞王朱常淓等人相繼逃入。

三月初一日,流賊傾巢北上,當消息傳入山西時,宣大總督紀世維急傳檄宣府巡撫朱之馮,大同巡撫衛景瑗,山西巡撫蔡懋德,一番緊急議事後,山西宣府宣布全境戒嚴。

特別要進入宣府鎮的,一率先收入收容所,嚴加審核再說。

大同總兵王樸也應山西巡撫蔡懋德之請,令親將王徵率正兵營援助防守固關的總兵周遇吉。

對流賊北上,其實宣府、山西、安北都護府的民間反應都很淡然,因為在這些人心中,他們有擎天大柱,征虜大將軍,永寧侯爺王鬥在,事情如何,到時聽他吩咐便是。

反正有強大的靖邊軍在,他們不可能會受到傷害。

他們只爭論京師可以防守多久,每每各城各鎮的茶館酒樓中,這都是熱門話題。

有人言,因鼠疫之故,京營損失很大,京城怕最多只能防守三個月。

大部分人認為這種說法保守了,京師堅固,城墻高厚,城周更達六七十裏,能不能守一年不好說,但防守半年還是可以的。

而且他們認為朝中諸公只要不瞎了眼,召永寧侯爺出馬的話,流賊根本不是問題。

宣府時報也在鼓吹,朝廷只要招大將軍王鬥出馬,流賊定然一鼓而平,在北京城下將他們一鍋端了,還大明一個朗朗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