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庫存(第2/3頁)

當地繁華了,肯定有精神上的需求,第三產業與娛樂業又蓬勃誕生。

因礦產需要的人手多,不但所有抓到的草原馬賊都投入到廠礦上,連歸順後的河套蒙古,牧民們都紛紛成為了礦工,他們的家屬多從事第三產業。

九原城一天一個樣,飛快成為草原有名大城,溫方亮就算跟隨王鬥多年,眼見這種情形也有不可思議之感。

現在除了屯田外,他在西鎮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廠坊上。

按宣府鎮原來劃分,鐵料分為三等,甲乙丙,甲等鐵用於軍工,乙等鐵用於民間精品,丙等鐵為普通生鐵。

乙等鐵成品農具、器械打造多為原來的宣府鎮商人,他們打造的鐵料制品不斷賣到大明各處,每日前來購買運輸的牛車絡繹不絕,宣府牌、安北牌鐵器聲名遠揚。

有了充足的精鐵,很多事情就可以做了,現今黃河邊上,銃炮廠內,密集的水力鉆床、水力鍛床林立,每日源源不斷的打制出鳥銃盔甲,還有火炮。

七月底,王鬥看到軍政部送來的報告,截至目前為止,後勤庫存鳥銃已達十五萬杆,手銃四萬把,這主要得益於水力鉆床的使用嫻熟,還有豐富經驗的工匠增多。

現大明的工匠都知道宣府鎮、安北都護府是天下間最善待工匠的地方,每日投奔的匠工源源不斷,都護府各個軍工廠中,已經有充沛的軍匠使用。

有了充足的人力物力,都護府生產能力是驚人的,去年宣府鎮軍工廠已經每月可以生產鳥銃六千杆,現在就更多了。

這些庫存鳥銃中,很大部分還是燧發槍,早在去年之時,除了還留一個廠繼續生產李氏火銃(火繩槍)外,余者火銃廠已經全部生產賴氏自生火銃。

韓朝接管軍政部後,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來研究燧發槍的彈簧鋼片,使得槍在扣擊時力道更強,現燧發槍的啞火率減少了很多,已經不差於火繩槍多少。

他同時改進了銃劍的套筒,將銃劍安裝在了槍管的左側,使得前方準星露出,增加了火銃瞄準的精確度。

韓朝在上任後曾經提交過方案,就是請準在靖邊軍甲等營內推行燧發火銃,但王鬥在看過抽查多批的燧發槍實彈射擊後,覺得銃兵全面換裝燧發槍的時機已經來到。

經過幾次會議商討後,眾將都覺得確實可以全面換裝,王鬥決定在九月時開始換裝,到年前全部換完。

這雷霆銃燧發槍還將配套銃劍,銃身還全部都有背帶,使用金屬扣環,可以很方便的伸長縮短,背在身上後,行軍時可以大大減輕銃兵們的負擔,配套燧發槍後,也標志靖邊軍全面邁入近代。

庫存中還有兩萬杆的鐘氏騎銃,這銃本來是鐘素素打制來準備去與王鬥打獵使用的,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一經推出,立時飽受軍中獵騎兵的歡迎,同時也極受各鏢局中鏢師的歡迎。

有鑒於此,都護府推出了鏢師們使用的馬銃。

此銃有效射程在五十步,比靖邊軍使用的騎銃約弱了十步,同時銃身木料也不能比,槍托底板不用黃銅用精鐵,銅箍也改為鐵箍,總體上弱了一層,不過也有火銃背帶。

就算如此,還是非常受歡迎。

對鏢師們來說,若遇到會使用角弓的馬賊,他們弓箭射程不過二十多步,自己馬銃大占上風。

就算賊人使用步弓,己方射程還是稍勝一籌,那威力更不能相提並論。

而且騎在馬上,打了就跑,自由靈活多了。

都護府並不對民間出售手銃,但經過審核的鏢局不在其列,所以有了馬銃後,那些使用火器的鏢師裝備就是一杆馬銃,兩杆手銃,還有一把馬刀。

他們還發展出了戰術,持馬銃時分為數層,四、五十步時前排使用馬銃,然後將銃橫在鞍具上,約到二十步時向兩邊飛掠,同時使用手銃,後層繼續如此,周而復始,對付馬賊匪徒時無往而不利。

他們的戰術甚至影響到了靖邊軍獵騎兵,原本他們只裝備一杆騎銃,後來也裝備數杆手銃,使得敵人靠近時不再需要驃騎兵掩護,單獨就有還擊之力,同時也使用了相同的戰術。

隨著騎銃源源不斷的打制,鐘素素無意之作也為她帶來了大量財富,一輩子生活不用愁。

報告中還有火炮的庫存情況,自鹿城銃炮廠設立後,與鎮城鑄炮廠、永寧城鑄炮廠同時開工鑄造,截至目前為止,共生產了二百五十門紅夷大炮,內紅夷重炮五十門。

王鬥現有三個炮廠,以火炮方向來說,鎮城鑄炮廠主要是鑄造紅夷重炮與臼炮。

永寧城鑄炮廠則是鑄造紅夷中小炮與佛郎機、百子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