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擋住(第3/4頁)

早在設立遠望溝防線時,靖邊軍的炮官就測好了這邊的高低位置,設在塬坡上的火炮依著單位轟打便是,準確度驚人。

佛狼機火炮的射速又是出名的快,炮彈呼嘯中,雨點般的炮子落在各步卒軍陣內,血肉橫飛,斷手斷腳,每次炮彈落下,總會引起極大的騷動。還有大量的毒煙、灰彈過來,造成的混亂並不比實心炮彈差。

其實這邊布置的火炮不算太多,塬上不過二十門大將軍炮,二十門臼炮,還分散在各防線上。但這個時代火炮的威赫力太大了,能站著從容挨炮的軍隊,都是意志力非常堅定的精銳,顯然闖軍並不算意志堅定的軍隊。

所以就算塬上火炮實際並沒有給右營闖軍造成多大傷亡,但那種挨炮的恐懼卻引起了很多軍陣的騷動,每次炮彈落下,感覺會挨炮的闖軍士卒總是撒丫子就跑,不論他是軍官還是士兵。

流賊的人海戰術之所以犀利,是因為有大量的老賊步卒在後方驅趕、監督、彈壓裹脅來的饑民,讓他們以血肉之軀消耗敵手的銃彈箭矢,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等到差不多時,再主力精銳上。

但此時在後方驅趕彈壓的步卒自顧不暇,哪裏顧得上監督前方的饑兵?而那些饑兵大部分都是一輩子沒見過戰場的普通饑民百姓,就算戰前因老賊的煽動威脅而激起一些血勇之氣,但這股氣來得快,去得更快,往往只需一陣排槍,沖在前方的悍勇之人被打死打傷,他們立馬又變回膽小怕事的小老百姓。

放在往時,這時伍中的老賊就要拼命彈壓,驅趕他們向前,但此時後陣步卒自己都混亂一片,又如何監督?

因火炮緣故,攻打南溝的右營闖軍還比別處更慘,畢竟鳥銃就算犀利,但也只能打前方的饑兵,後方監督的步卒大致是安全的。他們可以在後面愜意的驅趕彈壓前方的饑民,但在這邊,他們卻要忍受饑兵所沒有的待遇:挨炮!

炮彈呼嘯的聲音一波接一波,還有石灰毒霧彌漫,站在塬坡上右營制將軍劉希堯看著下方戰場,不由臉色鐵青。

前方的饑兵被明軍幾輪排槍打成潰兵還好,但後方押陣的步卒也在火炮轟擊下變成狼奔豕突,毫無組織的烏合之眾,這是他忍受不了的。身為原左革五營將領,原想在這場戰事好好表現自己,進攻前也精心組織,未想戰鬥一開始,這場自己寄於厚望的進攻就變成一場鬧劇。

塬上,趙榮晟收回千裏鏡,下方人潮如蟻,流賊初看起來聲勢浩大,但在炮火猛轟後,明顯可看出處處混亂,不論甲十一到甲十八號哪個防線戰場上。

這樣的戰果在趙榮晟意料之中,崇禎十三年他曾隨軍南征過,當時他還是個普通的槍兵,那時他就知道,要討流賊,殺死前方多少饑民都沒用,要打就打後方的步卒,甚至老營。

看著下方黑壓壓的人潮,他傳令道:“繼續炮轟,猛打後方的步賊,傳令各防線槍兵出戰,給賊以重挫!”

“開炮!”

塬上的大將軍炮繼續發出淩厲的火焰,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濃濃的白煙匯合鳥銃激發的硝煙,籠罩了這一片的溝塬。

……

五月三日這天,舉國關注的潼關戰事於遠望溝長達二十多裏的防線上拉開帷幕。從空中看去,整個遠望溝都被彌漫的煙霧籠罩,透過煙霧,若隱若現是下方如蟻的人海。

人海從塬上傾瀉下溝,如洪水似要彌漫上塬,但他們被塬坡間各處防線勞勞擋住,洶湧的潮水被堅固的堤壩消弭。

就在遠望溝這邊闖軍猛烈進攻,明軍頑強抵抗的同時,兩千多騎闖軍馬隊從金陡關前出發,嘗試可否窺探,甚至攻打潼關的東北兩面。

此時闖軍早控制牛頭塬,從金陡關到東城門的五裏天險卻對他們如履平地,兩千多騎馬隊奔馳在官道上,轟隆隆的蹄聲有若奔雷。他們一直奔到遠望溝前,過了溝不遠就是麒麟山,因為城墻與東門樓就建在山上,所以這端的遠望溝並沒有設置矮墻防線。

二千闖騎在遠望溝前略一停留,看前方城墻順著山勢蜿蜒,東面“迎恩門”在麒麟山上更若虎踞龍盤,坡下不遠就是濤濤黃河之水。

領軍的老營果毅將軍有些猶豫,他曾在牛頭塬上遠遠看過潼關東面情形,此時近距離觀之,更覺得東門的險峻。

最後他一揮手,一哨總一咬牙,領一隊兵五十騎奔出,他們沖下遠望溝,順著官道又奔上塬面溝頂。

上溝後他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順著官道奔向“迎恩門”前的“天險樓”箭樓。一部分往南,沿麒麟山下溝邊緩坡小道,看能不能繞到潼關的南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