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福星(第3/3頁)

老胡沉吟:“這樣說,我們帶去的馬隊有近四百人,還有步卒一千五百人,嗯,不錯。”

他說道:“不過寨子總需要人守留吧?”

黃偉傑道:“我會留在寨中,為你們打造兵器,收羅物資,算作你們的娘家。也讓巡山軍的妻小,有一個安身之處。你們則作為寨子的外援,若有事,還可拉來小袁營的兵馬過來支援。”

孔三道:“鳥銃隊暫時要留下一隊,我會計劃在留守的人員中,再訓練兩隊鳥銃兵出來。然後你們帶去的鳥銃隊,可以配上馬匹。”

當下就這樣決定,三位寨主尋思如何與小袁營聯系上。

那袁時中本為滑縣人,崇禎十三年在開州聚眾作亂,十四年渡過黃河轉戰河南、南直隸等處,流動性非常大,兵馬起伏也大,有時幾萬,有時十萬,有時二十萬。

此時基本徘徊在歸德府與南直隸豪州等處,特別現更以睢州為老營所在。

這袁時中也算傳奇人物,眾流寇中,紀律頗好,不濫殺人,時人記載:“開州賊袁時中,由考成渡河而南,往來梁宋之間,不殺人,不掠婦女,亦群盜中之一奇也。”

聽說袁時中受獻營啟發,眼下還有意招安,正與歸德府知府眉來眼去。

孔三等已得到情報,那獻營孫可望,李定國二人,已經向鳳陽總督馬士英投誠了,朝廷大喜,任孫可望為壽州總兵,李定國副總兵,原在壽州的劉良佐調到徐州去任總兵,袁時中未免不心動。

而且聞袁時中為人豪爽,性格寬厚,投奔小袁營,目前看是一個好招。

三人正想著如何投靠,忽聞堂外親衛來報,寨外來了一群頭戴半青半紅氈帽的人,問帶頭那人,卻是小袁營的信使。

三人相顧而喜,真是瞌睡就來個枕頭。

原來巡山軍打敗了射破天後,名聲大振,便是在睢州的袁時中都有聽聞名聲,起了招攬之心。

一個郎有情,一個妾有意,雙方順理成章的勾搭上了……

……

睢州為歸德府西面名城,明初時屬開封府,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屬歸德府,南有無憂寺塔、聖壽寺塔,西有賢良祠,東南有袁家山,別墅、池林、山榭,逶迤十余裏,名花美石,極一時之勝,傳為兵部尚書袁可立所建。

此城雖然重要,但因為流寇亂民來回掃蕩,早早就城池一空,小袁營占據睢州時,空城無人防守,到處城墻倒塌,據之可謂為不費吹灰之力。

袁時中兵馬號十萬,大小流寇居於街巷之間,一時城池看上去頗為熱鬧,不明白的人,還以為此城繁盛呢。還因饑民部屬太多,城內居住不下,城外無憂寺、賢良祠、袁家山等處,都布滿小袁營的人。

他們的標志,便是男丁皆戴半青半紅帽。

三月初五日,老胡與孔三帶著他們二千馬步士兵到達睢州城前時,就見到處亂糟糟的人,有人咋咋呼呼,有人罵罵咧咧,除了統一的帽子,裝備服飾皆是雜亂不堪,很多人還舉著糞叉、鐵耙什麽的。

看看自己部下,每人至少都有一杆長矛,念及於此,一股優越感油然從老胡心頭誕生。

而孔三傳給他的情報,小袁營兵馬雖眾,核心不過四千馬兵,還有一萬可稱步卒的人,余者老弱婦孺,不堪一戰。

所以對他們這股足有四百馬兵的來投兵馬,袁時中非常重視,這不,他親率大小首領出城來迎接了。

那袁時中一頭淩亂的頭發,一張泛黑的臉,身上衣服亂糟糟的,粗手大腳,就象一個尋常的老農。

他哈哈笑著迎上來,夾著滿口滑縣當地的土話,非常熱情:“夜兒個剛打跨了劉超,今日胡兄弟就來投了,真是價的福星。胡兄弟放心,有價一口吃的,就不會短了巡山軍的衣食……”

……

大地在抖動,也就在這時,扶溝境內直朝睢州方向,暴風驟雨似的驍騎在平原上奔湧,這些策在馬上的騎士,一色的氈帽,一色的棉甲,個個神情彪悍,騎術嫻熟,闖字大旗,飄揚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