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霍爾火箭

王鬥想到的,便是後世的霍爾火箭,來自康格裏夫火箭的改進版。

中國的火箭技術在傳入阿拉伯國家後,又逐漸傳到歐洲各國,在對抗拿破侖的戰爭中,時在武爾威治兵工廠任職的炮兵上校康格裏夫,他認為火箭是對抗拿破侖的最好武器,著手進行研究。

他的靈感來源於印度火箭,在王鬥看來,該火箭與後世的“穿天鼠”炮仗頗為相似,他的重大突破,便是使用金屬,而不是竹木來制做火箭。

制作成功的康格裏夫火箭主身約長一米多,尖頭,細長身子,後方裝有四、五米長的平衡杆,射程可達五、六裏,可攜帶實心彈、開發彈,燃燒彈等彈頭不等。

康格裏夫火箭不需用火炮發射,射速也比火炮快很多,制造工藝還不復雜,在各類戰爭中大顯身手,因為康格裏夫的傑出貢獻,英國政府授予他爵位榮譽,他還被選為議會議員。

當然,康格裏夫火箭一樣毛病多多,主要是精度非常差,滑鐵盧之戰中,威靈頓這樣評價康格裏夫火箭的效果:“相對於拿破侖的炮火來說,我們的火箭對我威脅更大。”

所以後來英國人霍爾對康格裏夫火箭進行改進。

他的改進也很簡單,去了那幾米長的平衡杆,在火箭的尾部處,裝上三只傾斜的穩定螺旋板,火箭一發射時,由於空氣動力的作用,火箭會不斷的旋轉,從而達到穩定作用。

而且火箭尾部還有小孔,火藥燃燒噴出的氣體,一樣會使火箭旋轉不停,使其筆直飛去。

就這簡單的改進,使得霍爾火箭比康格裏夫火箭精準多少倍,鴉片戰爭時,對戰僧格林沁的幾萬蒙古騎兵大顯身手,更一直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王鬥看來,霍爾火箭其實技術含量並不高,打造也十分簡陋,以宣府鎮工匠的水平,完全打制得出,這裏更多是一種靈感的誕生,一層薄薄窗戶紙的捅破,便若火藥定裝一樣。

當然,也不是沒有技術問題,箭身要用鐵制,卷管時有一定難度,如果鐵皮身厚薄不一的話,容易使重心不穩。

這雖然不比火銃與火炮打制更難,只是火箭的威力在於大規模使用,若成本過高,就沒有意義了。

王鬥取來鉛筆,在圖紙上寫寫畫畫著,他在後世主要研究歷史,地理等,軍史軍工方面東西,雖有瀏覽,更多藏在記憶深處,此時受周象輅觸動,便飛速的寫畫起來。

霍爾火箭基本結構就是一個裝有火藥的火箭筒,與後世火箭身子上是差不多的,不過前方是火藥與引信,外皮尖頭上有許多小孔,火箭刺入或擊中某地時,從小孔中就擠出易燒之藥引起大火。

後方是發射藥作為推進劑,最尾部為一個自旋穩定器,然後一個發射架或發射筒提供使用。因為火箭無後座力,不論陸地上、戰船上,還均可發射,不限制地形。

王鬥忙活著,眾工匠皆是崇敬的在旁看著,在眾工匠心中,大將軍是宗師級的高手,雖說王鬥只是理論上的高手,真論動手能力,連一把腰刀,一杆鳥銃也打造不出,這並不妨礙他在眾匠心中地位。

畢竟往日宣鎮等軍工設計,很多都包含有王鬥提點在內,往往只需只言片語,就讓人茅塞頓開,少走了很多彎路。

眾人心中,大將軍天文地理,器械打制無所不知,對王鬥層出不窮的想法,最開始他們驚嘆,現在已經習以為常。

當然,王鬥又有新靈感出現,身旁各人,都鴉雀無聲看著,只細細的揣摩,機會難得。

看著王鬥畫就的草稿,立時嗡嗡的一片議論聲。

周象輅、李茂森等人畢竟是老工匠,一眼看出大火箭後方那個旋轉裝置的作用,周象輅扶了扶眼鏡,遲疑道:“敢問大將軍,此物可是仿效弓矢的作用?”

王鬥畫畫水平當然比這些工匠高多了,畫得清楚,明白,一眼便知。畢竟後世人都有一種邏輯性,鮮明性在內,這種表現,是不知不覺的。

看著這清楚的畫,周象輅首先提出疑問。

王鬥笑了笑,道:“不錯,這幾片東西,可以使火箭旋轉著飛出,使箭身一直保持穩定平衡,便若箭矢翎羽的功效。”

心想古人確實並不比後世人蠢笨,一眼就看出這自旋穩定器的作用。而這東西一加上,便若戰士們使用的弓箭效果,後方皆加羽毛,起著個平衡穩定的作用。

也因此如此,神箭手們才有百步穿楊的可能。

箭矢射出後,其實也在不停的旋轉,只不過看起來轉動不明顯罷了,而能轉,就是因為箭翎的作用。弩箭沒有羽毛,所以精確度比弓箭差多了,就沒聽說過用弩箭能百步穿楊的,當然後世弩箭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