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到西安(第2/3頁)

高史銀道:“不錯,吾老高在此,我們朱雀軍在此,怎能想著防守?我們就是要不斷的北上,北上!再北上!以攻為守!”

他從懷中掏出雲煙,分出身邊人各一支,身旁人等,忙掏出火摺子為他點上。

高史銀噴出一口濃煙,問道:“應昌鎮在北二百裏?”

一贊畫道:“依情報司夜不收等測繪,北二百裏,有一海子,當地人稱之為答刺海子,周邊小海子河流眾多,李文忠公北征時在此建應昌鎮,作為貯糧之地。該海子左一百余裏,亦有長水海子,海子頗大。”

高史銀嗯了一聲:“不說的,該城寨必須握在手上。那長水海子邊也要立一寨,與應昌鎮形成呼應。”

那贊畫續道:“應昌鎮北上約二、三百裏,捷勝岡、靈濟泉附近(今內蒙古邊境,查幹敖包蘇木東北)有廣武鎮,相傳亦是李文忠公所建築。”

高史銀道:“遠了點,設個哨所吧,北上南下商賈,也可補充個水糧不是?”

他握了握拳頭:“若將開平城比後方,應昌鎮就是中腰,廣武鎮就是頭頭。”

那贊畫道:“成祖皇帝北征時,還在飲馬河畔築殺胡城(臚朐河,今蒙古克魯倫河),只是離開平頗遠,約有千多裏。李文忠公當年還築靜虜鎮(今貝爾湖東南),離此地也頗遠。”

高史銀道:“……確實遠了些,緩緩圖之吧。”

他揮舞自己拳頭:“諸位,大將軍在都護府設漠南東鎮,這是對我們朱雀軍的器重,對我老高的器重,我們一定要守好這片地方……使得……我們……”

一陣猛烈的寒風呼嘯而來,夾著雪花,更夾著沙石,轉眼間,就將高史銀等人籠罩了。

等那陣風雪過後,高史銀口中的雲煙已是被吹沒了,他有些狼狽地罵道:“他媽的……”

……

孫傳庭離開宣府鎮的時候,他帶著眾幕僚,還有雇傭來的,暫充為督標營的三千余靖邊軍人馬,一路取道大同鎮,山西鎮,又經米脂,延安等地,前行西安府。

一路旌旗嚴整,孫字大旗,高高飄揚,這雇傭來的三千靖邊軍,軍容鼎盛自然不用說。他們甲等軍人人有馬,便是乙等軍,因為此次出塞收獲良多,也人人配上馬匹,這馬料什麽,當然要孫傳庭出。

他們領軍將領,便是吳爭春與高尋,此前他們一是保安州守備,一是淶水縣守備,以遊擊身份駐之,不過這次都被掛上參將的軍職,以吳爭春為正,高尋為副,只待事後回去就升任為正式的參將軍職,輕車都尉勛階。

吳爭春以前曾在洛陽打過流寇,以他為正,各方都沒有爭議。他還是那樣黑瘦,不過臉上滿是堅毅的神情,他一步步升來,算是正統的靖邊軍軍人。

高尋還是那樣的身材修長,英姿俊朗,他別的沒什麽愛好,就是功業之心熱切。此前一直駐於淶水,沒什麽立功的機會,眼下援助陜西,與賊作戰機會多,自然心中高興。

不過近年他越發沉穩,面上卻沒有絲毫表露。

因為出戰的立功機會都是眾人渴望的,先前塞外之戰,很多乙等軍只是出塞旅遊一圈,根本就沒有輪上戰事,所以援助陜西,與流賊作戰,很多人都想去。

參謀司不好厚此薄彼,就從各軍中抽選人馬,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都有抽選一些人。

趙榮晟原本是把總,此時已掛上千總的軍職,領乙等軍一部的人馬。

以前好友羅良佐、賴得祥,也調到自己部內,各領一總的人馬。

另一千總叫李正經,還有一千總是楊虎,卻是掛著遊擊的軍職,聽說他不久前是大將軍的侍衛隊長,以前更是老夜不收的一員,曾救過孫閣老。

千總黃蔚,也掛著遊擊職,率領營內那部甲等軍羽騎兵。

陳晟此次出征塞外有功,從隊官升為把總,調在以前老甲長李正經部下。

韓鎧徽早已與符應崇侄女成親,當時事情頗為轟動,此時他掛著把總的軍職,一同在李正經的部內。

這三千來人可謂什麽軍伍都有,當然,靖邊軍不比別的軍隊,並不會因此稍減戰力,而且行軍途中,也是各部磨合的好機會。

他們軍服統一,不分各軍,皆一身鮮紅的長身罩甲,臂手,帽兒盔,打著鬥篷,舉著孫字大旗。

他們武器也統一,銃兵一色燧發槍,配上銃劍,他們一部四總,已經是三總銃兵,一總槍兵,可更大的發揮火器優勢,甲等軍羽騎兵還有厚背馬刀。

此營中,當時韓朝建議的驃騎兵與獵騎兵還皆有,驃騎兵用馬刀與手銃,獵騎兵用騎銃,依鐘素素所獻之銃,軍工廠已經打制一部分,交付這些戰士使用,兩類兵種合為一部,合歸虎爺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