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騷動(第2/3頁)

……

在山西鎮,這張報紙,也很快傳到張家,沈家,楊家,李家族人中間,在他們家族內部引起激烈的爭議。

王鬥派兵在宣大各處抄查晉商家財,這些山西有名的官宦大家,與那些商人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雖迫於形勢,他們最後放棄那些人,然要說他們對王鬥有好感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恨之入骨,只是常態。

只是王鬥大規模招募安北都護府吏員消息傳來,卻在這些家族中引起紛議,一些人仍然堅持與王鬥勢不兩立,斷然拒絕家族中人參與王鬥勢力,但也有部分人認為王鬥大勢已成,派遣一些家族人等參與,未必不可。

他們還引用自己不明白的,但王鬥說過的話:“世間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認為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王鬥勢高,大可順水推舟,才是維持家族利益良態,意氣之爭,只是取禍之道罷了。

激烈的爭吵下,各家只得聚在一起商議。

“張公,還需您老拿個章程出來。”

一間華貴的大廳之內,他們黑壓壓聚著,竊竊商議。

那曾經在鎮城出現的蒼老聲音道:“哼,王賊果是狼子野心,其謀者大啊……不過為家族富貴前程著想,讓一些子弟去報考吏員,又未嘗不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嘛,這點上,遼東祖家就曾做得很好。”

下方各人,都佩服地看著這個老者,在鎮城時,他們就深刻知道此老對王鬥的恨意,甚至願意靜待時機,五年十年的等下去,一直等到機會來臨那一天。

現在卻毫不猶豫,讓家族子弟參與進去,果然是有謀有斷之人,家族,就需要這樣的人物。

但一人猶豫道:“只是報考吏員,最後需過什麽政……對,政審一關,怕家族子弟,最後被刷下來。”

那蒼老的聲音道:“無妨,廣撒網吧,總有魚兒捕撈上來……”

最後幾家終於商定,讓一部分家族子弟去報考,不言各家別樣目的,便是各家族開枝散葉,這多年下來,族內貧寒子弟也不少,若能考中吏員,也算有個謀生之道。

畢竟朝廷雖然經常斷糧斷餉,但還未聽過王鬥治下吏員有斷過月糧的,再加上什麽功勛值獎勵,就更讓人心動了。

不過到時如何報考,還要仔細推敲一番。

因為他們分析,進入王鬥各部系統內,一旦選定,最後只能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了,便如民事學院,什麽工科,農科,商科等等,已經越分越細。

隔行如隔山,報考哪一部,哪一科,必須慎重決斷。

……

初十日這天後,隨著消息的越傳越開,似乎整個山西都騷動起來。

特別報紙傳到各處,不單是山西,甚至余者省份的士人百姓,都頗有心動者,這當然以王鬥治下屯堡,最為積極,陸續有人打點行裝,準備參加吏員考核。

除此外,報紙上面關於移民墾殖的消息,也非常吸引人目光。

按上面說的,漠南屯墾,將分為數種形式。

一種是商屯,便如明中期朝廷做的那樣,鼓勵與保障商屯。

開中法時,九邊也曾經商屯大興,史載山西很多富商大賈“自出財力,自招遊民,自墾邊地,自藝菽粟,自築敦台,自立保聚”,形成一個個村落,商屯興盛時,邊地盡墾,塞下粟米充溢露積,饒於中土。

邊塞糧米多時,甚至到了鬥粟值銀三分的地步,延綏、遼東、寧夏、晉北三關,普遍都是每兩銀可買米五石,一般也是一兩白銀可買四、五石米,邊地糧食市場相當繁榮。

但因為葉淇變法,認為從前米貴銀賤故征米,現在銀貴米賤該征銀,廢除開中法,施行折銀稅制,雖一時國家獲利不少,每年增銀一百多萬兩,卻也盡毀商屯之根基,為眼前小利招日後大患,實是政府沒信用之舉,鼠目寸光。

商屯,實為國之大助,王鬥自然不會放棄,對他來說,糧食越多越好,不說眼下大明處處缺糧,便是糧食中國人都吃不完了,不是有外國嗎?掌握著糧食,就掌握了命脈。

然後就是民屯了,這裏分為幾種,一種是有財力購買土地者。

如宣府鎮很多漢籍,或山西各處的富裕士紳商人,若一家五口人,在繳納購買土地費後,可擁有總數不超過一百五十畝或以下草場田畝,許可部分拋荒,並居住耕種滿五年時,便可永遠獲得此土地所有權。

在價格上,一般是漢籍最優惠,或許好幾畝地才一兩銀子,且居住並耕種滿三年,就可永遠獲得此土地所有權。

當然,若財力不足者,可幾家合起來購買,當中的產權糾紛,民政部已設有專門部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