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4/5頁)

闖營各將,革、左諸人都是贊同,羅汝才雙目閃動了一下,不語,李定國沉吟著,似乎若有所思。

李自成對他頗為注意,立時笑道:“李兄弟有何高見,不妨說來聽聽,早前你獻了妙計,便滅了曹、王新軍,不知又有何良策?”

李定國拱手道:“闖王,各位當家,李某認為,開封雖可圍圍,但還是不要抱了太大希望,這座城池可不好打……再說,開封已是孤城,早打晚打都一樣,現我義軍大勝,最重要的是,還是先趁機掃清周邊的敵人,比如河南府的汪喬年,還有汝寧府那邊的藩王人等。”

他說道:“某的策略,還是先滅汪喬年,現在他在河南府,身邊跟著的盡是賀人龍、鄭嘉棟、牛成虎、張國欽、張應貴諸輩,這些軍頭,有幾個甘心為朝廷效力?特別賀人龍,開縣噪歸,扔下傅宗龍逃跑,與左良玉盡是一丘之貉,說不定我義軍逼去,賀人龍又扔下汪喬年跑了。就算不跑,他們在河南府或許還未知我義軍大捷之事,精騎突馳西進,加上當地義軍響應,定能取得奇效!”

李自成不斷點頭,臉上滿是贊許,流營各人同樣露出欽佩的神情。

李定國續道:“滅了汪喬年後,我義軍揮師南下,去攻打汝寧府。陳永福等人逃回開封府,藩王危急,他們在開封城內救或不救?救,我師便可在野外設下伏兵,如擊敗曹、王二人一樣擊敗他們。不救,開封官將,只得眼睜睜地看著我等攻城略地!”

李自成放聲大笑,高聲道:“不愧是小尉遲,就是高啊!高!”

流營各人一樣大笑,楊少凡看著李定國,眼皮略略擡了擡。

孫可望微笑看著,不知在想什麽。

……

崇禎十五年九月十六日,開封城內,溫士彥正在奮筆疾書,為近期觀察結果作個總結報告。

“……援師覆潰,寇益無憚,今賊氛告迫,全豫已陷其七八,藩王告救,望若雲霓。自他日言之,中原為天下腹心,自今日言之,乃糜破之區耳……”

“此戰之敗,皆軍閥之故,前車之鑒,不可不防,我靖邊軍若與友鎮配合作戰,需嚴審其人資格,寧缺勿濫……”

寫到這裏,忽然一陣寒風卷來,溫士彥不由緊了緊身上大衣,他看向窗外,雪片大如掌花,紛紛亂亂的墜落下來,好一場大雪啊,瑞雪兆豐年,只是,雪下得早了,看來明年又是一場大旱啊。

溫士彥嘆了口氣,當日他在護衛掩護下奔回開封,自己雖沒事,但隨同護衛卻傷亡了十幾個,回到宣府,必須要接受一場質詢,合上完筆的報告,他又拿起一份告示,卻是流賊射進城來的。

“奉天倡義營文武大將軍李示:仰在省文武軍民人等知悉:照得爾援丁啟睿、左良玉、虎大威等被本營殺敗,逃奔四散。黃河本營,發兵把守,他路援兵俱絕,爾輩已在釜中,可即獻城投降,文武照舊錄用,不戮一人!如各延抗,不日決黃河之水,爾等盡葬魚腹。本營恐傷天和,不忍遽決,慎勿執迷視為虛示!先此曉諭。”

溫士彥久久看著上面的“不日決黃河之水,爾等盡葬魚腹”幾個字,流賊日後會決河嗎?他不敢肯定。

十二日官兵大敗後,流賊在十三日圍城,不過二日後,他們嘗試攻打未果便退走了,臨行前,射了眾多告示進來。

哨騎所聞,他們大部去了汝寧府,又有消息說,大股流賊精騎逼向河南府,這些所聞也不知是真是假,現在野外是流賊的天下,官兵哨騎盡畏懼不敢出,開封城內各員,也只能眼睜睜看著,無能為力。

收起告示,溫士彥環視屋內一遍,終於要離開開封了,心中也不知是何滋味,他收好東西,推開房門,一陣風裹著雪花襲來,溫士彥不由渾身一顫。

外間雪花點點,就見院中盡是觀察團的使員,還有一些三晉商會的人,一輛輛大車停著,上面滿載收羅的婦孺小孩,一個商人過來對溫士彥訴苦:“大使,今日走,就只能帶走三百名買來的婦孺孩童,這天寒地凍的,實是不便啊。”

溫士彥淡淡道:“無妨,後續的婦女孩童,就慢慢運吧。”

他一輛輛大車看去,內中的婦孺小孩,盡用畏懼的神色看來,個個渾身臟兮兮,面黃肌瘦的,個個哆嗦的擠成一團,溫士彥道:“天氣冷了,給他們每人加上一件棉衣,然後路上熱水熱粥要供應好,一定要確保到宣府鎮,路上不死一個。”

這商人暗暗叫苦,我的爺啊,這裏是中原腹地,不是宣府鎮喲,哪來的那麽好條件?得了,溫大使隨便說說,自己又要勞心勞力了,真是上官動動嘴,底下跑斷腿,面上他卻拍馬道:“大使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