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漠南定略(第3/5頁)

作為穿越者,有著俯瞰全局的優勢,但越是站得高,看得遠,結果越是讓人觸目驚心,驚覺未來對手之多,改變之難。

是啊,這片土地處處讓人不省心,東北滿清,中原流寇就不說了,已經讓人頭疼無比,便是南方的海洋上,一樣諸強爭霸,什麽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紛至沓來,從不放棄對中國海疆的窺探。

崇禎十年,英國人被拍走了,賠償廣州地方白銀三千兩,荷蘭人在崇禎六年料羅灣失敗後,幾次三番不死心,又相繼修築熱蘭遮,赤嵌城等城堡,崇禎十四年還與西班牙相互海戰,以勝者之師姿態割據台灣,對中國虎視眈眈。

王鬥最深刻的了解這些歐洲人,若不是大明還是成體系的強盛文明,漢人就是印第安人第二個下場,別看此時在澳門被稱為佛郎機人的西班牙、葡萄牙人溫順,傳教士們也是個個道貌岸然的樣子,但他們在美洲是怎麽做的?

活活吊死印第安人只是普通手法,什麽將孕婦胎兒挑出砍碎,什麽將小孩倒掛起來,活活撞死在石頭上,什麽比賽砍頭砍身子,橫豎撇捺的揮舞,手段之殘酷,罪行之惡劣,讓人觸目驚心,足可與侵華日軍相比。

這內中傳教士沒什麽兩樣,或親身參與,或鼓舞冒險者們繼續心安理得的屠殺異教徒,這便是通行歐洲的標準,對文明人使用文明的手段,對野蠻人使用野蠻的手段,其實是一種恃強淩弱的心理罷了。

果然,在明朝給人感覺文明的傳教士,到了清末就原形畢露了,足以讓人詫異,這時的傳教士,怎麽與明時的傳教士感覺完全不同?其實人還是那個人,只是遇到文明對象不同罷了。

對這些人,王鬥抱以最大的警惕,因為了解,所以警惕。

還有這北方……

雖然漠南暫時太平了,但未來不是沒有憂慮,而且此憂慮全大明只有王鬥一個人知道,那便是沙俄,一個無比貪婪,只吃不吐的怪物。

早在萬歷三十四年,俄國人便侵入巴拉賓草原,此後數十年間,從塔拉地區到額爾齊斯河、葉尼塞河流域,沙俄人一次次的蠶食鯨吞,在各處要害建立城堡,並不斷派出使團到蒙古各部遊說,企圖勸說他們歸順俄國,同時還四處收集蒙古各部及明朝的情報。

萬歷四十七年,俄國人建立了葉尼塞斯克,崇禎元年,又建立克拉斯諾雅爾斯克,此後他們有兩個入侵方向,向南,還有向東。

不過南向的漠北草原為額魯特部與喀爾喀蒙古居住,各部人口眾多,對沙俄種種意圖懷有強烈的抵觸,喀爾喀蒙古所屬的土謝圖汗、車臣汗二部首領,還曾多次派人到莫斯科交涉,沙俄的南下意圖受阻,便將目標朝向東面。

約在崇禎十一年,俄國人建立了雅庫茨克督軍府,哥薩克征服勒拿河周邊大片地區,又在貝加爾湖之西建了伊爾庫茨克,在湖的四面強占牧場,建立堡寨,並與駐牧貝加爾湖以東的布利亞特蒙古各部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二部從崇禎四年起打得難分難解,約經過二十五年的戰爭,布裏亞特人會被完全壓服,臣服於俄國,部分布利亞特人向南移入喀爾喀領地。

這便是俄國人近期的殖民現狀,對王鬥來說,俄國人跑到貝加爾湖來是他不能容忍的,這個世界上最深,容量最大,占了全球淡水資源足有五分之一的巨大淡水庫,是他看中的目標,豈容外人奪去?

俄國人,又是未來一個對手,不管自己願不願意。

然想要改變,就需要力量,這樣不論大明局勢走向何方,都可以從容不迫,只是自己需要時間來積蓄。

夢想,就在這片土地上。

他回醒過來,看向身旁靖邊軍各將,都是如他一般眺望,很多人還在興奮的議論,皆言此塞外之地與印象中大相徑庭,只看眼前,就想不到可墾殖土地如此之多,許多看起來還很肥沃。

王鬥笑了笑,高聲說道:“是的,諸位可能想象不到,從這土默川一直到河套平原,可供耕種田地就在數千萬畝!我們可以移民墾殖,待來年麥禾大興,養活數省民眾決對沒問題,而這裏,將成我大明的糧倉寶地!”

一片的驚訝,贊畫秦軼顫聲道:“大將軍所言可是當真?”

王鬥重重點頭:“是的!”

是的,這片土地。

依後世資料的統計,內蒙古可耕地面積有一億多畝,當中決大部分,就集中在這土默川平原,還有河套平原上,這些地方水資源充沛,各類河流密布,就算眼前小冰河時期草原幹旱,但可供灌溉的地方仍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