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這片土地(第2/3頁)

民政司大使張貴,此時也隨在王鬥身旁,他感慨地說道。

秦軼也道:“確實,國朝初,便設營田司,數年之內,糧米滿倉,養百萬軍不費民一粒。”

“只是,這些墾軍,營田所獲全部入官,不比屯軍,交納一定數額糧米,余者全歸自己所有。日久下來,地無實畝,軍無實籍,征無實租,弱者賠累,強者侵奪,甚至將墾軍月糧扣充租稅,致使軍伍缺額,兵農兩失。最終,還是按軍戶分田,交納一部子粒,當然,現在衛所也衰敗了。”

王鬥嘆了口氣:“是啊,總沒有十全十美之物,任何事物,日積月累,總有弊端。”

他想起後世的建設兵團,初期也是朝氣蓬勃,貢獻極大,然慢慢的,一樣經營不善,虧損嚴重,甚至減員厲害,有的師,甚至缺員達三分之一以上,建制嚴重不全。

就算日後各屯堡分田到戶後,一樣的,人有懶有勤,有經營不善,稅糧難以交納之人,放眼古今中外,世界各國,就沒有可以解決此種之良方。

雞犬相聞,馬匹嘶鳴,眼前各堡景色,朝氣蓬勃。

圍在各屯堡周邊,還有一些小村寨,或幾戶,或十幾戶,幾十戶的聚在一起,這些村寨,來源復雜,有退伍軍士功勛田與草場,也有商民設的屯田畜場等。

他們的建築,也充分發揚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有傳統的木柵圍墻型,更多的,是那種大門往內,屋墻朝外,多戶聚在一片,類似四合院那種建築群。

當然,有所不同,因為屋墻上,開有一個個射孔,一個個小窗,居民們,可以用鳥銃從此對外射擊。

這樣的建築,居住與防禦一體,都不用建圍墻,保險點,可在墻下挖一圈壕溝,幾十個婦孺在內,持著鳥銃,都可以將幾百個塞外馬賊,還有一些來犯部落等,打得狼狽回逃。

畢竟,他們沒有火炮,在塞外居住的商民,都辦有持銃證,個個購買了犀利的鳥銃,還有威勁子藥,來犯敵人的弓箭,哪是他們鳥銃的對手?

大門,也是在兩棟房屋之間,光這處,就有五個火力點,兩個,還是側擊,如果賊寇破了大門的話。

更別說,各村寨間,都相互支援,馬賊等一來,軍堡屯堡也會出兵。

更幹脆的,還看到類似客家人土樓樣式的建築,更是防禦強大,也越來越受到塞外商民的歡迎。

沙城西北不遠,有一海子,後世稱安固裏淖湖,此時卻叫昂昆鬧兒海。

觀望此海,鴽、鵝、鴻、雁之類滿其中,遠望如人,立者、坐者、行者,白者如雪,黑者如墨,或馳騎逐之即飛起,人去旋下,翩躚回翔於水次。

再往西北去,又有一海子,當地人稱插漢腦兒海,明初時,曾設察罕腦兒衛,不明白該海子,後來怎麽變成插漢腦兒,有種詛咒漢人的意思,所以王鬥統統改名,昂昆鬧兒海稱滅胡海,插漢腦兒海稱靖胡海。

秦軼道:“開平,曾為元之上都,沙城,元之中都,聞觀史書,此處最宜牧馬,今日觀此,方知塞外風景,往日讀書但紙上見,未若今日親見爾。”

兩個海子邊,已皆建軍堡,設立地方守備,護衛南面範圍的各大小屯堡,以靖邊軍乙等營輪流駐守。

眼下的靖邊軍中,好戰風氣非常濃厚,人人都想出戰野戰,若讓他們長期駐守,失去立功的機會,不免令軍士不滿,所以流輪駐守,是最好不過。

而這些部隊,就算在地方,平日除了操練,就是操練,並不參與屯田等各方事務。

如有戰事,當地守備,也可調動轄下屯堡村寨等兵力。

站在湖邊,看這裏天鵝、大雁、野兔、麅子、狐狸等飛禽走獸無數,王鬥心旌搖曳,塞外景色,自有不同。

指向西面,王鬥道:“此去西邊,有集寧海子,可復設官山衛,若又占歸化城,控制陰山一線,再設開平衛,漠南一線,各據點相連,便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這片土地,又復歸我漢家所有。”

高史銀搖頭晃腦道:“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哈哈……”

眾將都是振奮,控制漠南,宣大北疆再無威脅,源源不斷的移民,就可以湧到這裏。

溫方亮皺眉道:“陰山之北,寒冷幹燥,荒漠處處,漢民難以施展耕稼長技。聞聽陰山西端,外間也是連綿沙漠戈壁,一直延伸到西域,不宜農耕,也不便放牧。中原歷代,北陲也是到達陰山適可就止,難道我靖邊軍,也只占據陰山便止?”

韓朝道:“以軍務來看,陰山北去,人煙斷絕,沙漠戈壁荒涼不毛,占據漠南,漢兵南以北上,胡兒同樣不便南下牧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