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潛在威脅(第2/3頁)

便是京中有財力有勢力的報販子,在每期宣鎮時報出來後,盡可能的搞到報量,最快的送到京師,然後,批發給京中各茶樓酒肆,當然,這價格就不是一個銅圓一份,而是翻了幾番了。

不過茶館老板們認為值得,其實到通政司每抄一次邸報,價格也不便宜,特別外地州縣,每年需要抄報銀上百兩,而且大明邸報,每期字數不過五千到一萬字,哪有宣鎮時報字多,內容豐富?

邸報內容還控制嚴格,不要說自行采寫新聞,評論的權利都沒有,哪如宣鎮時報,某些違禁的東西,可以公然看到?

普通百姓,更是很難看到邸報,聽也沒資格,粗劣的民間小報,也與他們無關,所以新鮮,正規化的宣鎮時報,廣受歡迎,也就可以理解了。

當然,也有不高興的人,便是那些通政司的官員,感覺自己權力受到損害。

只是不高興又如何,王鬥會理會他們嗎?更過份的事都幹了,辦一份報紙,還要跟通政司申請?

反倒這些通政司的官員,不得不從報販子手中,購買一份報紙,抄的工作量實在太大,還不如買。

棋盤街一家茶樓內,此時已是爆滿,角落中,還坐著幾個紅夷與黃皮膚外國人,因為這期的宣鎮時報送到了。

驚尺啪啪作響,說書先生在台上抑揚頓挫的朗誦,他們一般是先讀報,再唱報,會連續幾天,將一份報紙,最大價值的利用化。

讀完署名王鬥的那篇檄文,台下爆出哄堂叫好聲,很多人叫:“爽快!”

“真是豪氣逼人!”

“永寧侯好樣的。”

“對塞外的韃子,就是要這樣。”

當然,也有一些士子打扮的人,撇了撇嘴:“猖狂。”

“有失我天朝風度。”

“不施仁義。”

“若是戰敗,看王鬥有何面目再觀此文。”

說書先生擁有充分的場面掌控能力,待眾情慢慢休戚下來,又讀朱巡撫等人文章,滿章之乎者也,聽得下面很多文盲,半文盲暈暈糊糊,似懂非懂,但因為花了錢的,又不得不仔細聽。

只有那些學子,書生,官員等打扮之人,搖頭晃腦,大加贊賞,不時隨之喝茶,表示自己的感受。

讀到鎮守太監杜勛的檄文時,他們哄堂大罵:“粗鄙不文,這寫的是什麽?”

“確實,真真是有辱斯文。”

“閹人皆是不學無術。”

“哼,邸報……報紙,本是宣揚教化之所,怎容如此齷齪之物?吾,滿腹經綸,為何發去稿子,卻登不上報紙?天道不公也!”

“可恨的死太監!”

“俚語,素為坊肆之用,豈可登之大雅之堂?”

眾情鼎沸時。

“熏肉、臘肉、腌肉雖然好,可嘆存放時辰不長了,肉質變壞了,宣府鎮舜鄉堡牌肉瓷罐,存長久久,歷夏季蚊蠅而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

“宣府鎮小白陽堡蜂窩煤廠,長年生產蜂窩煤,易點火,無毒氣,無濃煙,取用便利,更可比常煤多燒水十六斤……”

“沒有魯班大師的技藝?不要緊。沒有坊間大工匠鉚榫、燕尾槽等技藝?不用慌。宣府鎮深井堡牌鐵釘,房梁木架,常人尋婦,一釘就釘勞……”

原來是說書先生宣讀到報紙上的廣告了,眾人安靜下來,對他們來說,各鋪前牌子見多了,不過這種廣告方式,還是新穎的。

不比後世看報紙,看電視,一見廣告就換台,館內眾人,盡是興致勃勃聽著,還相互議論紛紛,互相探聽,對上面宣講的商品,都頗有興趣,個個留意上心。

各類新聞一一讀來,聽得下方各人眉飛色舞,然後再讀到雜評版文章,館中立時喧嘩起來。

場中各人,有人喜歡‘日出東方’評論,有人喜歡“最愛金瓶梅”評論,或是喜歡別的人,相互爭個口沬橫飛。

還有人暗中交流,金瓶梅你收集了幾版了?我有最早期,萬歷年間的刻本。

腳步聲響,樓上踱步而下一中年人,臉上頗有傲氣,背著手,身後跟著一些幫閑隨從,旁邊所見之人,紛紛討好招呼。

“董爺……”

“喲,時辰還早,董爺這就要回府了?”

“董爺您慢走……”

便是方才對王鬥與杜勛不屑一顧的士子們,見到這傲氣中年人,也是紛紛換上恭敬的笑容,忙不叠地拱手作揖。

此人卻是內閣首輔周延儒心腹,門下客董廷獻。

周延儒,也是好財貨之人,礙於清名,自己不方便出手,便縱使董廷獻招權納賄,凡求總兵巡撫之職,必先通賄於董廷獻,然後得之,在京師名氣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