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魅力(第2/3頁)

這些人中,甚至很多是大同鎮,山西鎮,還有宣大外派來的駐地人員,眼下,他們在宣府鎮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買報紙,報紙一買到,立時運用各種手段,快速送達主人手中。

幾個月來,報紙的魅力,已經吸收了越來越多人的注意,在群眾強烈要求下,也是宣鎮時報印刷量越大的原因之一。

眼見報紙之利,鎮內已有多人申請開辦報紙,京師之中,也有人在醞釀,上個月,三晉商報,隆重誕生。

“老爺,老爺,報紙買來了。”

一個隨從,歡喜的奔進巡撫府邸內,對堂內焦急踱步的朱巡撫叫道。

看他樣子,朱之馮瞪了他一眼:“毛毛燥燥。”

又迫不及待道:“快快拿來。”

接過報紙,聞著上面隱隱油墨香味,朱之馮精神一振。

手中報紙,版式頗如後世,印刷字體,使用銅活字,中國的活字印刷術,最早在宋人沈括的《夢溪筆談》一書,比西方,約早四百年,此後又有“泥活字板”、“磁板”、“木活字版”、“銅活字版”、“鉛活字版”、“錫活字版”等樣式。

而銅活字,明時弘治年間,在江蘇的無錫、蘇州、常熟、南京等地比較流行,不少富豪巨商,都在制造銅活字印書,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無錫的華家與安家。

不過到天啟、崇禎時期,因經濟能力下降,感覺銅活字印刷成本太大,世人多使用木活字,這種較為成本價廉的印刷方式,邸報對外發行,更采用手抄方式,養活多少京師抄報人。

只是木活字印刷,印刷質量不佳,字體歪斜、墨色漫漶,所以王鬥,還是覺得使用銅活字印刷為好,他設立報紙,首先考慮的,並不是成本。

拿著報紙,朱巡撫愜意的躺到椅上,戴上自己的眼鏡,這個大明曾稱叆叇的東西,原本是用細繩綁在耳朵上,不過某日王鬥無聊,吩咐工匠如後世樣式,打造了鏡腳,重命名眼鏡。

很快流行開了,相關的眼鏡廠更是設立,畢竟大明,有錢又近視,或是老花眼的家夥不少。

對此,朱巡撫曾罵王鬥荒拋正業,堂堂一個侯爵,竟整奇技淫巧的東西,渾然忘了,他眼下的方便,都是王鬥的功勞。

咳嗽一聲,吩咐下人泡上香茗,朱巡撫激動地展開報紙,果然,自己的檄文登上了。

朱巡撫心中那塊石頭終於落了下去,這才喝了一口茶,慢條斯理的細細觀看內容。

頭版頭條,當然是被王鬥融合過的檄文內容,朱巡撫不發表評論。

然後接著下方,是王鬥嶽父,宣大總督紀世維的檄文:“嗚呼,聖人有雲,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也……”

不可否認,王鬥嶽父是有才氣的,只是洋洋灑灑數千字,前面兩千,久久不入主題,王鬥只好放棄他的檄文。

不過朱巡撫看得搖頭晃腦,贊嘆道:“紀公此文大妙,可以酌酒也。”

然後接下來,是朱巡撫自己的檄文:“嗟夫……”

又是數千字。

越欣賞自己的文章,朱巡撫越覺滿意,他久久的自我欣賞,同時心下惱怒,自己苦心竭力,寫的檄文何等精妙?卻只被王鬥入選“奉天討伐”四個字,還趕不上符名啟。

他哼了一聲:“這個王鬥,不象話。”

再接下來,是大同巡撫衛景瑗的檄文:“惟我太祖高皇帝膺天眷命,奄有萬方,以西、北密爾胡戎,乃設陜西行都司於甘州,山西行都司於大同,萬全都司於宣府,又於口外設大寧都司,遼東遼陽設遼東都司……”

“雖比老夫略差,也足見才氣。”

朱巡撫點評。

再又是宣府鎮鎮守太監杜勛的檄文。

“說與歸化城眾韃子知道,我大明天朝要發兵了也,你們快快投降哩。教手下韃子眾管事,把那戶口文簿統計一下,讓我們好接受勘合也。城內城外雞鴨牛羊馬也要統計了,不能漏了一頭哩。天兵來了你們躲避不了的,投降了就天下太平也……”

若說白話文先驅,明太祖算一個的話,杜太監,一樣深得內中三味,不過看著這檄文,朱巡撫嗤的一聲笑,不屑一顧:“粗鄙不文,不學無術。”

時報內容很豐富,不過朱巡撫很快轉到評論版,眼前一亮,上面刊登了“最愛金瓶梅”一篇文章,朱巡撫如獲至寶,正了正眼鏡,細細觀看起來,一邊不時拍腿叫好。

起初,他對“最愛金瓶梅”這個筆名排斥,不過他寫的評論內容,很快吸引了他,最後更是迷進去。

朱巡撫時時感慨,不知道這“最愛金瓶梅”是誰,否則自己定要與其把酒言歡,促膝長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