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革、左五營(第2/3頁)

看著這死得慘不忍睹的兄弟,營中將士,個個咬牙切齒,痛恨無比,同時有些茫然,這些賊子總是這樣騷擾,卻不正面迎戰,難道兄弟們,就要在這河南府一直耗下去?

曹變蛟與王廷臣領軍到了開封後,有陳永福照應,加上崇禎帝的嚴令,河南官府,對他們的糧餉供給,必須是最優先的,能吃飽喝足,二位伯爵麾下,自然展現出自己應有的精神氣。

而且他們的大軍,都是玉田,遵化附近的軍戶,曹變蛟與王廷臣仿效當時舜鄉軍,招募良善青壯,每人分給田地,同時每月還有足額糧餉,傷殘者也有撫恤,比起普通明軍,戰力可以保證。

當然,也不可避免的私軍化,麾下將士,只對曹變蛟、王廷臣等各自主將忠誠,甚至如楊國柱的新軍一樣,軍中士兵們,還紛紛改名忠蛟,忠臣等頗有特色之名。

二人的正兵營,也多為百戰老軍,人人有馬,戰鬥力不用說。

休整後,在與河南巡撫高名衡等商議後,三月時候,曹變蛟、王廷臣、陳永福等,還有一些河南軍隊,約三萬兵力,浩浩蕩蕩逼向河南府。

陳永福,竭盡全力,也練了一營新軍,雖戰力不如曹變蛟、王廷臣二人部下,但在河南官兵算來,頗為強悍,只是闖營也練了不少新軍,還規模更大,又是闖營名將劉芳亮鎮守。

往日陳永福守開封可以,主動進攻河南府,卻沒有這個能力,好在這次有曹變蛟、王廷臣二人加入,二部皆是邊鎮強軍,又是大名鼎鼎的伯爵,眾將士氣高漲,都想立個大功,重現崇禎十四年的輝煌。

他們逼向河南府時,此時剛升任陜西三邊總督的汪喬年,也認為是個夾剿良機,飛檄各邊調集兵馬,戴星治械措餉,積極籌備。

汪喬年自被提升後,朝廷幾次三番,令他火速準備,東出潼關,眼下正是提兵入豫之時。

不過發兵之前,汪喬年認為李自成羽翼已成,氣候大非尋常,於是便想出一條妙計,密令米脂縣知縣邊大綬把李自成的祖墳掘毀,破其風水,更欣喜地在墳中抓到一條小蛇。

汪喬年與幕僚都認為,墓中捉到的這條小蛇,便為李家即將化龍之靈物,斬之,可破賊事,極盡渲染鋪張後,汪喬年在西安登壇誓師,斬蛇以徇,率領總兵賀人龍、鄭嘉棟、牛成虎、張國欽、張應貴等兵馬共三萬,出了潼關。

官兵聲勢浩大,東西逼入,河南府一片風聲鶴唳,闖營大將劉芳亮,仔細分析敵情後,又采用誘敵深入之略,西路的陜西軍,張國欽、張應貴等部先頭部隊,東路河南軍的一只先鋒,皆盡先勝後敗。

好在曹變蛟、王廷臣、陳永福等救援及時,雙方在洛陽城下展開大戰,邊軍戰力,遠遠高於腹地官兵,況且,雖沒有紅夷大炮,但二位伯爵營中,裝備了大量的東路鳥銃,一戰之後,劉芳亮敗陣,立時放棄洛陽,逃入汝州山地。

河南府各城闖軍,一樣紛紛放棄城池,逃入山中,眾賊化整為零,散入山野,展開了遊擊戰。

河南府本來就山地眾多,他們又常年流竄,幹回老本行,可謂如魚得水。

而且,因為是保衛自己家園,官兵在河南府等地,遭受很大敵視,入山剿賊,經常連個向導都找不到。

官兵對賊眾,賊屬的處置,也引起更多的仇恨。

洛陽之戰後,李自成在政策上,有了相應的變化,在河南府開始“守土不流”,設置官將鎮守,留下一部分軍隊駐守與屯田,同時派設地方官員,又分田分地,極得河南府當地民心。

與往日將士家屬全數隨軍行動不同,河南府各地,也留下一部分闖軍家屬,他們是官府清算的對象,紛紛以各種手段折磨而死。

官兵光復城池,逃到外地的河南府當地地主豪紳,也紛紛帶著鄉勇回歸,他們毫不客氣的,接收了當地百姓分到的田地,還有他們新開墾的土地,更協助官府反攻倒算,斬殺闖軍頭目官吏,協助剿匪等。

他們手段血腥,也讓更多人加入遊擊隊伍,不時騷擾,讓官兵們煩不勝煩。

開始還好,只是天天在山上山下鉆來鉆去,慢慢的,曹變蛟、王廷臣等營中將士,也不由起了厭倦與思鄉之心。

還有,因為二位伯爵麾下,他們糧草供給待遇都是最優先的,在這糧草供給困難的時候,這種區別待遇,引起陜西與河南等地官兵很大不滿,便是陳永福營中,都頗有怨言。

“小曹將軍,難道我等,就一直待在這河南府?”

看著部下慘狀,王廷臣暴跳如雷,同時又無可奈何,他叫道:“這是打個什麽窩囊仗,天天鉆山溝,鉆來跑去,賊影都看不到一個,當時的百姓,也仇恨我等,連個向導都找不到,這叫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