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所見(第2/3頁)

終於,輪到他們了,兩個擡碗筷的幫役,點了點他們人數,這一桌一共八口人,一個個大海碗,擺上了他們桌面,還有筷子,連丫丫,一樣分到一個與大人一樣大小的海碗。

還有一個臉盤大子的盤子,擺在桌子中間。

隨後,擡粥的人中,一個大勺子,舀著熱乎乎的濃稠米粥,倒入一個個海碗內,一大勺的小菜,也倒入那個臉盤似的碗內。

“你們餓得久了,不可吃得太急。”

分粥幫役們,留下一句話,又繼續下一桌。

“丫丫,吃慢點。”

婦人滿面笑容對自己女兒道,她心中喜悅,同時又難過,自家孩子,多久沒這樣美美的吃了?

飯鋪內稀裏嘩啦的喝粥聲音,流民們餓得久了,多半狼吞虎咽的,好在只是喝粥,又只是一大海碗,若是吃飯,很多人可能會腹漲而死。

“米粥濃稠而不倒,還有清香小菜,每日如此,該寨每年要耗費多少錢糧?宣鎮富足,名不虛傳。”

韓父喝著米粥,不由嘆息。

“不要錢,趕緊的,多喝點,可惜只有一碗。”

韓母笑眯眯的,招呼自己幾個女兒女婿,看這粥啊,都是上好的白米熬成,韓家在真定雖說是地主,也不可能天天用白米熬粥。

李先生一家,坐在韓父等身旁不遠,他默默喝著,臉上帶著微笑,窺一斑可見全豹,區區一個流民收容之所都是如此,可見,自己一家大小,前來宣府鎮的選擇不錯。

而且,這裏更有讓他心動的地方,便是秩序。

不患貧而患不安,他在老家,雖勉強可以活下去,但是,總有如坐針氈的感覺,害怕哪一日,自己的家,就被餓暈頭的饑民與匪徒給搶了,那種危險時時伴隨,讓他日夜不安。

亂世的根源之一,便是失去了秩序,無政府主義橫行,流寇就是典型代表。

而堪堪進入宣府鎮外圍,那種安心的感覺,就籠罩過來,想必,那裏會是一處安全安生之所。

喝完粥,人人臉上都帶上笑容,精神都好了很多,久違的力量,也出現在自己身上,他們出了飯鋪,平場上,各人各家的物什,還是原地不動,翻都沒人翻一下。

“喝完粥的父老,全部跟我走,前往乙號區,登記,檢查是否懷有疫病。”

幾個大嗓門的幫役喊著,黑壓壓的人流,隨著他們往前方而去。

很快,就見正前方的平場盡頭,立著一排的柵欄,開有很多口,柵欄的旁邊,有著一個個小屋,內中有案桌,一些衫上有日月浪濤繡案的書吏,坐在內中,一些柵欄前,還豎著甲乙丙丁等牌子。

“鎮內有書信往來,有擔保的,到這方來,有讀書識字的,到這方來,余者人等,到這方來……”

很快流民又分為數波,排隊一一登記。

“鄙人韓賢偉,真定府邢台人氏,這是我妻何氏,這是我女韓盼男、韓望男、韓若男,我女婿……”

韓父這排人,多是讀書識字樣子的人,李先生一家人,也在其內,輪到他時,他代表韓家上前,坐在案桌前一椅上,拿出自己人等戶貼,對面前書吏說著。

在書吏翻看他們戶帖時,又拿出自己珍藏的,與兒子韓鎧徽的書信,說道:“吾子韓鎧徽,在東路從軍,現為靖邊軍麾下一隊官。”

“哦。”

那書吏看了看書信,臉上神情鄭重了些,旁邊也有一個書吏,說道:“不會有錯,韓校尉,還有趙左校尉一行人,昨日便到了趙各寨丙號區,說是來迎接他的父母雙親的。”

那書吏將戶貼書信等交回,微笑道:“韓員外一路辛苦,歡迎來到宣鎮,這裏就是你的家。”

小屋旁邊,看守柵門的一個幫役上來,拱手道:“韓員外,這邊請。”

很快的,韓父一行人,便進入了乙號區內,排在後方的李先生一家人,連忙上前。

“學生李祥卿……這是我與友人書信,他是保安州城一員書吏……”

……

“……鄭興祥,保定府唐縣人氏,家有八口,本人六十二歲……”

面前的書吏,看了眼前這個頭發雜亂全白的老者一眼,又看了看他身後幾口大小,特別在一個婦人懷中的小女孩丫丫身上掃了掃,他翻了翻各人戶帖,又與旁邊之人互視一眼,點了點頭。

他溫言說道:“看鄭老漢你等,也都是老實本份之人,入了境後,可否願意前往屯堡屯田?”

他說道:“眼下永寧侯爺,最重視的,便是各堡的屯民,到了屯堡,肯定吃飽穿好,若老實肯幹,三個月內,就會給你們頒下綠本,也就是入了歸化籍。再加把勁,若入漢籍,介時分田分地,過太平安生的日子,也是等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