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鐵廠(第2/2頁)

在大明,產鐵重心,主要在湖北的大冶,湖廣課鐵,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強,還有廣東佛山,早在明中葉,也是重要冶鐵中心,大明鐵產量,一年超過千萬公斤,大部分在南方或是嶺南,甚至西南地區。

還有銅,也多產自四川、雲南、貴州,錫,產自廣西、湖南、雲南等地,汞多產自雲南,還有雲南所產白銀,一樣流遍全國。

礦冶業重心南移,何也?

便是這些地方,多使用木炭,煉出的鐵料等物,較為優質,而在北地,因為木料缺乏,大部分使用煤,所得生鐵含硫量高,質較次。

而在大明北地,雖焦炭很多已經用於煉鐵,不過風力跟不上,爐高難超過十米,所產鐵料,仍然不佳,所以王鬥,一直在想,如何提高鐵的產量與質量。

只是,他文科出身,對這方面一向不在行,只隱約記得,後世之所以煉鐵質量跟上,一個是解決了風力問題,一個是解決原料問題,加上事務繁忙,便將此次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還是軍工廠一個工匠,從水力打制鳥銃得來的靈感,提出建議,言煉鐵,同樣可以使用水力作為動力,上報後,讓王鬥茅塞頓開,到達鎮城後,新建鐵廠,便使用水力。

克服一系列問題後,一座座用鹽和泥造成,爐高超過十米的鐵爐建成,事後那工匠,也因為貢獻巨大,被記了一筆功勛,還有授於上士勛階,讓很多工匠積極性更為提高。

一片火紅,鐵水出爐了,耀眼的鐵花四處飛濺,順著石槽,流入下方一方塘,眾多工匠,冒著酷熱,還有生命危險,手執持柳木棍,揮棍疾攪,即時炒成熟鐵,待稍冷後,或在塘內斬劃成方塊,或揮椎打成圓形。

王鬥看著,這是此時煉鐵手法,出爐未炒為生鐵,既炒則熟,生熟相煉則鋼,將煉鐵爐與炒鐵爐串聯使用,減少能耗,在工藝上頗為先進,近代後,在很多地方仍在使用,也是抹鋼與蘇鋼由來。

“又是一批甲等鐵。”

張貴笑得見牙不見眼,旁邊眾人,也是興奮無比,按幕府的劃分,鐵料分為甲、乙、丙三等,甲等鐵料,用於軍工,乙、丙二等,可賣於民間,依目前看來,以後光賣鐵,每年就是龐大收入。

“只可惜。”

張貴說道道:“水力雖好,有時河道幹枯,未免力氣不足,只得再次使用人力鼓風。”

王鬥點了點頭,眼前的高爐,便是使用上下水池的水落差,形成動力來鼓風的,但在幹旱的時節,上水池蓄水不足,又如何將需要的水,運送到上水池?

他眼中,閃過蒸汽機的身影,可惜啊,這是暫時沒影的事,只得一步步來,水力高爐,比起往日人力鼓風,鐵料的生產與質量,已經往前,邁進很大一步了,心急吃不成熱豆腐,蒸汽機以後再說。

出了鐵廠,眾人向西而行,那方,幾裏外的一條河水旁,又新建了一座軍工廠,專門用來打制鳥銃,還是燧發鳥銃。

副總兵張國威,也在外面等待,他卻沒有資格進入鐵廠內,也沒資格進入軍工廠,不過王鬥巡視龐家堡鐵礦時,他有隨同,王鬥等人出來後,他連忙跟上。

眾人一路過去,王鬥望向南邊,兩山交夾的平原河谷邊,已經是人流密集,很多房屋營地,沿著河邊,也一座座興建起來,商賈的車隊,更是來來往往。

齊天良嘆道:“真沒想到,短短時日,賈家堡、龐家堡、趙川堡等處,立時便繁盛起來,這便是大將軍說的,生產型商人功用吧?”

王鬥微笑道:“不錯,老齊啊,看到眼前情形,你應該明白,往日本將為何對流通型商人不屑一顧,卻對生產型商人大加扶持了吧?”

齊天良想了想,還是道:“屬下愚昧,有點明白,想細想進去,還是懵裏懵懂,請大將軍解惑。”

張貴笑道:“大將軍是天上星宿下凡,見識遠超常人,如果老齊你能明白,我等就不會是屬下了。”

王鬥也是大笑,齊天良與張貴,算是自己最早親近的一批人,與他們聊天,心中,總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他說道:“說白了也簡單,便是生產型商人可以增加就業,創造價值,最重要的,未來,還能形成更多的階層,可以養活更多的人,這是功德無量的事。”

張國威默默聽著,他其實有些不明白,王鬥,為何對他族人的鐵礦另眼相看,還提高到功德無量的層次。

投靠王鬥後,他頗為謹慎,不過此時心中,卻迫不及待,想傾聽王鬥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