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銀圓(第2/2頁)

當然,銀圓與銅圓該造多少,朱之馮心中沒數,現在大明各處錢局,都是開工猛造,談不上什麽統籌。

在朱之馮心中,還是錢幣造得越多越好,這樣,更多的百姓,可以享受到精美錢幣的好處,最後,自己想辦法,將宣府鎮錢局,交到朝廷的手中去。

只有王鬥知道,錢幣的發行,不是簡單的事,太多太少都不好,特別太多了,大明寶鈔就是前車之鑒,所以,如與糧票發行一樣,銀錢司各員,也有經過仔細的核算。

此時,銀錢司新任大使,便是民政司原商科主事田昌國,他因表現突出,被王鬥委以重任,大明許多武官打仗不行,然種田與經商,那可是一把好手,田昌國更是其中代表。

廳中眾人,都對銀圓與銅圓前景看好,當然,發行後,不會沒有問題,比如火耗,還有宣府鎮與外間泛濫成災的私錢,對王鬥來說,轄內的火耗問題好解決,私錢,還有將面臨的假錢,就要靠重拳打擊了。

在大明內,鑄錢獲暴利,是普遍現象,這時的鑄錢用銅,每百斤銅料,銷售後至少可得錢一萬六千余文,然百斤銅料成本不到一半,利潤率差點達三倍,如果鑄錢者心術再壞一點,鑄造次質銅錢,那麽獲得的利潤還會更高。

所以說,從明太祖開始,民間私自鑄造錢幣的人就越來越多,盡管死罪日報,終不能止,發展到現在,越發泛濫,還盡是官將,豪紳,宦官等控制參與,私錢商勢力越來越大。

雖說為多少減少阻力,也因為數額大,需要銅料非常多,又趁機為小面值的糧票通行打開道路,宣府鎮現不發行面值一文的小平錢,然質優的銀圓與銅圓,損害這些私錢商的利益是免不了的。

面對暴利誘惑,很多人可能又會開始造假,發行假銀圓與假銅圓。

這是大的方面,便是小的方面,那些賣銀秤的,賣銀剪的,因為銀圓不需剪開稱重計算,可能都會有所怨恨。

宣大的假錢等打擊,除王鬥協調王樸,山西巡撫蔡懋德,大同巡撫衛景瑗等人外,更重要的,讓新成立的三晉商行參與打擊。

他們商行下,有專門的武力,雖說商行內部,不免有異樣心思人等,然大部分,是與王鬥站在一起的。

宣府鎮,特別鎮城一帶的豪紳官將,王鬥則請杜勛處理,銀圓等發行,不是沒有鑄錢局的功勞,又加上事前商議,銀圓銅圓發行,杜勛等人,會有一定分潤好處,所以杜勛心下,頗為熱衷。

嘩嘩地玩著手上銀圓,聽聞王鬥的話後,杜勛不動聲色一動,再看他手中,那些銀圓已經不見了,不知去哪。

他尖聲道:“永寧侯不必多說,為國為民,咱家義不容辭!有哪個敢喧鬧造假的?仔細咱家剝了他的皮!”

最近整改市容官道,雖然很多大戶官紳對杜勛怨恨,但杜勛也因此撈了不少錢,為了錢,杜勛認為自己可以連命都不要,區區怨恨,算什麽?

朱之馮低著頭,撫摸手中銀圓,心想:“若有一日,戶部也發行銀圓,並推廣向全大明,那朝廷錢制無憂。”

……

三日後,宣府鎮城,總兵府邸邊上的銀錢司庫房內,高瘦的田昌國,看著庫內一個個銀箱,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打開庫房,把銀圓搬出去。”

一箱箱白花花的銀圓,不斷運出,開始在全鎮兌換,引起轟動,早聞銀圓之利,一見之後,果不其然。

便是在東路,也有許多軍民兌換銀圓銅圓,雖然普遍接受糧票,然一代代觀念下來,銀子,在眾人心中份量還是非常重的,換幾個在家裏總沒錯。

特別若出去到鎮外,那銀圓與銅圓的使用,就更加重要了。

而且這銀圓銅圓,一枚就是一枚,使用便利,清楚明白,質量又非常優良,為何不兌幾個放在家裏?

三月初一日,東路保安州城,幾年過去,這裏變化更大了。

惠民坊一家臨街宅院內,一個三絡濃密胡須,四方臉,年約五十,穿著團領衫,顧盼間銳氣逼人的士紳,正靜靜看著下方排隊兌換銀圓的州民,他的手上,同樣抓著幾枚銀圓。

幾個文人打扮的人,也站在他身旁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