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公審(第2/3頁)

所以李繼臣在反復抉擇後,就作出了選擇,更別說,比起旁人,他有更多的理由這樣做。

想想李家要繳納出的,管家仍然心疼,不過他知道,老爺此舉,才是明智的選擇。

正月間,正被幕府三類戶籍制,激得沸沸揚揚的東路,又傳出一個重磅消息,保安州大士紳,大商人,辛莊李家,向外界宣布,名下所有田產,商鋪,礦業,畜業等,將依律全部納糧納稅。

東路士紳嘩然,無數人暗中痛罵李繼臣為敗類,叛徒,奸賊不等,不過罵歸罵,想想未加入漢籍的壞處,如連鎖反應,陸續的,不斷有士紳商人宣布,自己將依律納糧納稅,加入漢籍。

為表彰李繼臣的帶頭模範作用,事後幕府宣布,授,李繼臣,唯有軍人方能擁有的上士勛階,並選其一族人,進入宣鎮軍事學院,或民事學院學習。

懷隆兵備道馬國璽,對此反應,東路民戶士紳越少,然朝廷催科不止,希望對應繳朝廷之夏稅秋糧,永寧侯能援助一二,幕府答應了他的請求。

幕府三類戶籍劃分後,不論是宣大,或是外界,很多士紳商人,都對王鬥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幾百年來,他們享受種種權利,卻不願負擔哪怕一絲義務,而且,還成為理所當然的思想。

他們中一些人,看到王鬥的蓬勃發展後,不是沒想過加入幕府,渾水摸魚,獲得好處,只是,這個希望,現在斷絕了。

不納糧納稅,就不得加入漢籍,沒有從軍,從政,做官,做吏員,做教員等權力,很多大大賺錢的商事實業,也輪不到他們。

他們想收獲,卻不願意絲毫付出,也沒有近距離感受東路的變化與誘惑,自然暴跳如雷。

所以,外界怒聲如潮,自然可以理解,而消息傳到盛京,多爾袞自然喜出望外,笑叫:“真是天助我也!”

起初,他施展反間計,就在大明君臣間制造了罅隙,王鬥此舉,更讓大明的帝皇與大臣們,對他警惕,為大清,贏得了機會與時間。

其實反間計這個東西,也要看人的,彼此間需要猜疑,有一定的基礎,才能有效,如要離間王鬥與他部下,自然不可能。

清國中一片歡喜,當然,不是沒有臣下憂慮:“王鬥勢力越大,雖反對者眾,然在大軍銃炮面前,不外土雞瓦狗,他們的反對,真的有效嗎?”

作為野蠻族群,很多事情,他們反而看得更透,便如王鬥公然對晉商抄家,各方卻無可奈何,就證明了這一點。

寧完我為自己主子解說:“當然有效,王賊雖勢力越眾,然此時不外一臣子,明國君臣,仍享有大義之名,只需對彼進行牽制,就為我大清,贏得休養生息的寶貴時間!”

……

崇禎十五年正月十五日,這天,本是元宵佳節,不過永寧城西,到軍營之間的空地上,卻是人山人海,裏三層,外三層的,看不到頭,望不到邊。

今日,便是對奸商,還有從謀者公審判決的時候,聽聞這個消息,不但東路軍民士紳商家,萬人空巷出來看熱鬧,就是宣府鎮城,宣府鎮余者各路,甚至宣府鎮外,京師,山西等處,都有大把的人群湧來。

一個巨大的審判高台已經搭起,警戒線外,是個個昂然站立的靖邊軍戰士,將潮水般的人群,擋在了外面。

台上,也搭起巨大的棚頂,坐著的,盡是密密麻麻的高官顯爵,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堂官員,有宣大總督紀世維,有宣府巡撫朱之馮,大同巡撫衛景瑗。

有懷隆兵備道馬國璽,有延慶州的吳知州吳植,還有東路各城官將,外來的一些大員,永寧侯王鬥,戶部尚書倪元璐,天使王德化,也一起坐著旁聽……

而前台上面,則站著個個垂頭喪氣的範永鬥、梁家賓、田生蘭、翟堂、靳良玉、範欽鸞、賴天祿等人,還有他們的族人,心驚膽戰的聽著,東路官員對他們的高聲斥責。

因為諸司還未完善,罪證的提供,也是東路幕府,所以此時宣讀罪責的,便是鎮撫司官員遲大成。

“……奸商,早與韃虜勾結,販賣糧貨,資助奸人,無所不用其極。”

“……崇禎初年,東奴境內災荒不斷,奴民易子而食,米價高達八十兩一石,布絹二十兩一匹,眼見賊奴便要凍死餓死,朝廷東事無憂!是這些奸人,以張家口為基,輸送大量糧貨,使奴境米價,最終降到了一兩四石,轉危為安,此後東事不斷惡化!”

“崇禎十年,奴酋洪太,更命滿洲大臣至歸化城,召奸商百人,攜帶大量貨物私通貿易……”

“這些奸人,不但資助東虜,更為賊奴提供情報,本官手中,有大量證明,各家奸人,為韃虜提供的情報,細致到每個關口的守將姓名、將兵的數量,裝備的細條,軍隊戰力皆有,甚至還有相當數量的軍情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