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善後

不說王鬥的收獲結果,隨著消息的傳揚,最後在整個大明都傳得沸沸揚揚,甚至還傳到海外各國,演化出眾多版本故事。

很多蠻夷感慨,大明真是富有四海,區區幾個商賈,他們的身家,就超過了他們全國的財富總值,只是,他們不明白,大明如此富有,為何天災人禍,眾盜群起,百姓流離失所?

而對百官的彈劾,輿論的嘩然,該如何應對王鬥等人,也是讓崇禎帝及朝廷頭疼的事。

連宣大幾個藩王,都上書哭訴,言王鬥如何跋扈,如何無禮,特別晉王,連上多道奏折,痛斥王鬥膽敢殺害他府中的管事與太監,實在是無法無天,請聖上作主。

可謂眾情鼎沸,但是……

所以……

最終處理結果,崇禎帝下了旨意,對王鬥進行喝斥,奪其太子太保之封,並罰俸一年,其仍為宣府總兵,鎮朔將軍,仍為永寧侯爵,令其戴罪立功自贖。

王樸一樣被罰俸,貶責,楊國柱沒有參與,下旨嘉獎。

宣大總督紀世維,官降二級,仍任原職,一樣戴罪立功自贖。

這讓紀世維略有些意外,原以為,他保不住自己官位,畢竟這次事情鬧得太大,抓捕奸商雖可,然違規之處實在太多,彈劾他的奏折,已經可以將他人淹沒。

看來,還是女婿的緣故,令各方投鼠忌器。

這麽大風波他都不倒,以後各方要重新評價他了。

宣府巡撫朱之馮,山西巡撫蔡懋德,大同巡撫衛景瑗,也都被貶了一級,仍任原職,統統戴罪立功自贖。

宣府鎮鎮守太監杜勛,也被下旨喝斥。

幾個藩王不久後,也接到皇帝的嚴旨斥責,斥責各人管教無方,諸多事端,純屬咎由自取,嚴令他們閉門思過。

此次各藩王的表現,也讓崇禎帝惱怒無比。

又下了聖旨,抓捕之各奸賊,令以三司會審,還以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前往東路。

最終一系列旨意後,算是皇帝與朝廷的反應,也算給各方一個交待了。

不過很多人覺得,朝廷的處置,可謂雷聲大雨點小,一點實質性的內容都沒有,不過他們知道,也只能如此了,還敢真對王鬥怎麽樣?一旦激起大變,最後倒黴的,還是他們。

悲憤之下,很多人,或許會一條心的對王鬥抺黑到底,更增警惕。

不過也有許多人在尋思,以後該如何對付王鬥?大家該好好想想了。

也越來越多的人,對王鬥與東路,進行全方位的研究。

……

在東路,臘月中,諸事已定,除少部分兵馬看管監督,王鬥下令各軍回歸,同時輜重營與後勤司的車輛盡出,浩浩蕩蕩,將繳獲的銀兩財帛不斷運回。

對這些財富,無數人的目光,也是死死盯著,雖說很多人猜測,王鬥實際的收獲,可能遠不止這些,然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反正王鬥說這麽多,那就是這麽多。

二百多萬兩的現銀,如此大一筆巨款,不知吸引了多少人注意,所以當朱之馮統計出文冊後,前所未有的激烈爭鬥,各方搏奕就展開了。

戶部尚書倪元璐首先言,庫房錢糧枯竭,大明處處又需要錢,所以這些銀兩,應該盡數收歸庫房所有,以解燃眉之急。

兵部尚書陳新甲反對,言永寧侯乃大明官將,他抄上來的錢,自然該歸兵部所有。

吏部尚書鄭三俊,自然有話說,甚至刑部,禮部,都察院等部門,一樣放言出來,希望可以獲得一杯羹。

這是中央朝廷,地方之人,也有自己理由。

總督宣大,降職二級紀世維認為,宣大風波方止,地方遭奸人荼毒,加之軍士糧餉長久拖欠,軍隊百姓受苦,這些銀兩財帛,應該留大部分在宣大,撫恤填補之用。

欽差巡撫宣府,大同,山西等,降職一級朱之馮、蔡懋德、衛景瑗,這點上,倒皆站到紀世維這邊,紀世維放言出來後,也獲得全部宣大百姓,士紳,官將們贊許,名望迅速提升。

當然,宣大又分三鎮,若能留下一部分銀子在地方,哪個鎮該多分點,哪個鎮該少分點,三個巡撫之間,也是有不同意見的,當然,他們傾向獲得更多實物。

除了宣大,大明許多地方,很多官員也在拼命哭訴,希望朝廷收到銀子後,能優先考慮他們。

便連民間的各茶樓酒肆,很多人也在爭論,這筆錢該如何用。

一片沸揚中……

東路與各地方的善後事宜,也在緊鑼密鼓進行。

王鬥事前定下調子,東路的受害軍民,若有損失,將獲得三倍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