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決斷

情報司送上厚厚的情文資料,眾人傳看,堂內此起彼伏的口吸冷氣聲音。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便是各人早有心理準備,當看到各類情報與名單時,很多人仍是雙手顫抖起來。

奸商勢力太大了,與之相勾結的官將太甚了,可以說,宣大三鎮,超過九成的官員將領,各類豪強,都與他們有關系,特別靠近塞外的各城各堡,不說百分百,九成九,都有私通之罪,被各大家收買過。

大明的邊軍制度,便是以衛所官員充任各營將官,這些將官,世世代代世襲,一代傳一代,數百年下來,在當地勢力根深蒂固,與塞外私通貿易,就是他們極重要的財源之一。

可以說,各邊鎮中,表現最罪大惡極的,就是武人,文官與太監還好,畢竟他們都有任期,一般幾年後就要調任,最多在任期時收些幹股,紅包之類孝敬,隨著人員調離,慢慢就沒了。

而那些武人,世世代代相承,便若一個個豪強地頭蛇,除了武人家族,還有當地士紳,商人,礦主等豪強,靠近邊塞的,私通互貿,同樣是他們最重要的財源之一。

這些人,與那些奸商,同樣有著紛繁復雜的利益牽連。

而奸商與各大家們,一樣勢力龐大之極,山西本地中,也不說百分百,超過九成的官員將帥,與他們有利害幹系,出了境內,在大明別處,也有一張張龐大的關系網。

還有,這些商人豪強,很多家族都在大力培養讀書人,讓自身家族,出現一個個官宦大吏,形成一個個淩駕於世俗之上的特權階層。

比如說,內閣首輔高拱,祖籍便是山西洪洞,內閣首輔張四維,出身山西運城,有濃厚的鹽商背景,宣大總督王崇古,同樣是山西運城人,一樣有濃厚的鹽商背景。

然後,張四維與楊博、王國光等人聯姻,將他們推上吏部尚書、戶部尚書之位,這二者,一樣是商人家族出身。

再又,王崇古之父王瑤、伯父王現、長兄王崇義、從弟王崇勛、舅父沈廷珍、姐夫沈江等人,也都是商人,張四維的父親張允齡、叔父張遐齡、弟弟張四教、嶽父王恩等人,也都是晉商。

接著,張四維又與王崇古聯姻,張四維之母便是王崇古的二姐,而王崇古的大姐,又嫁給喬居蒲州的鹽商沈廷珍長子沈江,張四維的三個弟媳婦,又分別來自當時的山西巨商王氏、李氏和範氏家族。

張四維的一個兒媳婦,又是兵部尚書楊溥的孫女,張四維的女兒,又嫁給了內閣大臣馬自強之子馬淳,馬自強之弟馬自修,又是著名的陜商。

這樣復雜的關系,足以繞暈人的腦袋,各個因姻親而建立起來的大家族,政商結合,在商戰,政務領域,遊刃有余,無往不勝,就曾有禦史彈劾王崇古、張四維等,稱鹽法之壞,在大商專利,勢要橫行。

這些都算在晉商背景上,他們的手,伸向四面八方,在大明各處,都有利害攸關的關系網,可謂一方受難,八方支援,別處有難,他們支援。

歷史上,東林黨人提出罷稅建議時,晉商就群起呼應,曾有緹騎到蘇州逮捕東林黨首領周順昌,時在蘇州的晉商大家張國紀等,就聯絡眾商人,準備賄賂緹騎,以免周順昌受苦。

當然,同氣連枝的同時,各商人集團,也會為地方利益爭鬥不休。

如隆慶議和時,以晉商家族為代表的王崇古、張四維、還有盟友張居正等人,就強烈反對武尚賢、葉夢熊人等的強硬軍事主張,力主與蒙古結善,而不是戰爭,事後,晉商集團占了上風。

如此龐大的勢力與關系網,怪不得各大家有持無恐,不將王鬥放在眼裏。

當然,往深處想,範家,王家,靳家等各大家,未其不是他們的利益代言人?商戰時,就曾有這些官商大族,對外發出了同情範永鬥等人聲音。

“奸賊太多,真要按東路舊例行事,怕整個山西的官員將領,都要殺空了……”

放下手中情文,鐘顯才憂慮地說了一句,明顯對王鬥擔憂。

真的這樣做,不論如何辯解,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都可以宣稱王鬥在造反了,立時成為亂臣賊子,失去大義名份。

還有,與各大家有關系的,還有各王府王、公、侯、伯等勛貴皇族,大明將藩王當豬養,所以無聊之下,各皇族子弟,除了大力打造後代,便是無孔不入的撈錢,宣大很多產業,都有他們的份,參與走私什麽,更是小事。

各王府內的長史,東西承奉司,伴當,校尉,同樣與各大家緊密勾結,當真要殺到藩王頭上?

此次與各大家勾結,針對東路的,還有一種人,隱隱現出身影,就是私錢商,明中期後,特別萬歷時,民間私鑄銅錢猖獗,還有兩京及各省官府錢局,同樣大肆濫鑄私鑄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