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沸騰不休(第2/3頁)

關於這個邸報,大明朝可謂數量版本眾多,很多民間史料,一樣參考當時的邸報,如談遷寫《國榷》,孫承澤寫《春明夢余錄》,謝肇洲在《五雜姐》也有記:“王元美先生藏書,二典之外,尚有三萬余冊,其它即墓銘朝報,積之如山。”

說明明代邸報數量很大。

終大明一朝,京師有無數的抄報人,每日從報房抄出各衙門的章奏,受眾上自首輔、次輔、閣臣、大小九卿,下至縣令及縣令以下的典簿、吏目、釋垂、訓導,還有普通百姓等,還有官、民兩分。

不過因為雕版印刷費用問題,明代邸報主要還是手寫形式,東路幕府,也有了類似的邸報,除了有心的官民,還有說書先生雇人,每日抄報,向聽眾人等吟唱。

大明的邸報有點類似小冊子,封面“邸報”二字白底黑字,記載官員調動,政府政策,可以公開的軍情,災情,新政等等情況,東路幕府,差不多如此,不過隨著東路識字人群的提高,需求量的增大,辦一份系統的邸報,近在眼前。

東路邸報更為貼近生活,通俗易懂一些,信息更為豐富,甚至有商人開始在上面做廣告。

待先生唱完報,茶館更是眾情鼎沸,有人言:“東路底蘊深厚,倉儲甚多,定將那群奸商殺得血本無歸。”

有人道:“慈母巡視東路,大定人心。”

有人道:“大將軍很快班師回歸,介時奸商們末日就到了。”

那群學子,也是面現激動之色,在眾人議論中,按劍離開了茶館。

一出茶館,要命的北風一吹,吹得人臉色泛青,嘴唇透紫,不過一眾少年皆是按劍昂然而行,出了城,來到洋河邊上。

此時河水兩岸,很多地方已經結冰,看著河水,一少年才嘆道:“桃源之境,吾輩又豈能安樂?”

一少年道:“趙兄所言極是,奸邪四顧,吾輩又豈能獨善其身?當以滿腔熱血,護衛鄉梓家園!”

一少年厲聲道:“大將軍一心為國,反為奸人所妒,天理何在?”

那臉微圓,相貌與鐘榮有幾分相似的少年,便是他兒子鐘鼎,年十七歲,為延慶冠山書院的廩膳生。

他說道:“昨日慈母巡視書院,對我等言:妾身讀書不多,但知道你等都是君子,大將軍言,未來是年輕人的天下,便如卯時的朝陽,勢不可擋,說得真好啊。”

他叫道:“大將軍一心為國,慈母憐愛百姓,為何,為何,上天如此不公?”

說到這裏,他神情激動,有些哽咽。

眾少年也皆是激動難言,一少年喊道:“難道我等空自悲切,就不能做些什麽嗎?”

王鬥與靖邊軍等,在京師曾遭受的委曲,他們一樣感同身受,深為不忿,眼下奸臣奸商圍攻東路,更是義憤填膺,深深憤怒。滿腔的激昂與熱血,總感覺自己要做些什麽才合適。

他們所有人,都看向那個英氣逼人的年輕人,一個個叫道:“溫兄!”

“景和兄!”

那年輕人靜靜看著河水,在酷寒的天氣中,恍如沒事人一般,他慢慢回過頭來,目光冷峻。

他緩緩說道:“崇禎九年時,我還是舜鄉堡一孩童,大將軍供我等讀書。那時,大將軍只是防守官,卻竭盡全力,供給每個孩童口糧,人人吃飽,不用幹活,多年下來,我等皆要進入講武堂,此恩此德,景和不敢或忘!”

他說道:“昔年,符先生曾教導文丞相之禮,而今,吾等學堂再讀大中國志,頌讀諸志英雄,君子之道,武士之道,明白家與國的道理,眼下奸邪當道,吾輩,何惜此身?”

嗆啷一聲龍吟,他拔出自己的佩劍,喝道:“吾誓以至誠,今創淩雲社,當以吾之熱血,誓死追隨大將軍,劍斬一切黑暗荊棘,還我中國以朗朗青天,再創太平盛世!”

嗆啷啷聲不斷,一個個少年,都拔出自己的佩劍,認真對著利劍、河水起誓:“……吾誓以至誠……當以吾之熱血,誓死追隨大將軍,劍斬一切黑暗荊棘,還我中國以朗朗青天,再創太平盛世!”

“還我中國以朗朗青天,再創太平盛世!”

一眾少年高聲呐喊,他們個個心中火熱,寒冷的冬日裏,年輕人的熱血,沸騰不休。

……

不同的教育,國民氣質,方向軌跡,慢慢都會發生改變。

而十一月十六日,謝秀娘巡視回歸後,幕府留守眾人,幕府吏目廳文案主事馮大昌、財政司大使鐘榮、練兵司大使林道符、民政司大使張貴、後勤司大使齊天良、情報司內務科主事劉本深,還有幕府一些重要人員,教化司諸人匯集大將軍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