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優勢(第2/2頁)

而謝秀娘不同,她雖不管具體政事,不過卻常常率領眾夫人參與賑濟流民災民,撫恤婦孺,慰問鰥寡孤獨篤疾,經常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在眾百姓,特別女性孩童中聲名極重,素有慈母之稱。

因不管幕府政事,只管慈善,也成為謝秀娘優勢之一,話說為官為政,素來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沒錯。

便是路外人等,有聞聽謝秀娘名聲之官將,也不得不高聲贊聲好,言伯夫人體恤百姓,憐愛孤弱,東路慈母之稱,實是名副其實,最多酸溜溜私下說道,此婦真會為夫君邀買人心等等。

明面上,他們是不敢公然抨擊的。

在宣府鎮各路與鎮外,謝秀娘的畫像甚至流出,在一些百姓家中,與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並列同拜。

謝秀娘柔弱的外表,也成為她的優勢之一,在東路百姓心中,大將軍王鬥,在境內威望素著,有如擎天大柱,一言九鼎,威嚴是威嚴,不免敬畏,謝秀娘溫和寬厚,眾人都希望上來,與她說說話,拉拉家常。

她柔弱的身體,也激起很多人心中的保護之情,便如溫柔賢惠的女人,比刁悍的女人,更讓人親近一樣。

她不需要在意或展示自己的威嚴,只需憐愛對待民眾,不知不覺,已經深入人心。

“……不論悲或喜,憂或愁,安樂與痛苦,大將軍與妾身,都與你們同在……”

謝秀娘樸實的言語,卻大大安撫了各處軍民有些惶恐的心,他們鋪天蓋地向謝秀娘歡呼,高聲吼叫伯夫人。

謝秀娘所到之處,他們自動組成人墻,希望將一切危險,擺除在外。

不但謝秀娘,王爭表現,也讓眾軍民贊嘆不已,少將軍雖然年幼,然舉止沉穩,未來定是一英主,大將軍後繼有人,眾人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一切艱難困苦,都壓不倒團結一致的東路軍民。

眾人更是同仇敵愾,奸商與奸臣們禍害東路是一,還有,他們竟然謠言攻擊他們尊敬崇拜的大將軍王鬥!

在宣傳科告示,說書,戲文,甚至粗淺邸報等多方面手段,鋪天蓋地的宣傳下,他們都知道了京中之事,個個聽了,都是義憤填膺,大將軍對朝廷如何,對民眾如何,他們心中最清楚。

特別此次遼東之戰,靖邊軍傷亡慘重,為國立下大功,竟受如此對待,何人不心寒?

放眼大明各處,何處可如東路這般,人人吃飽穿暖?便是流民入境,也可以不餓死一個?奸人陷害忠良!

就算接著王鬥聯合各鎮邊軍鼓噪,他們仍然堅定的站在王鬥這邊,朝廷有錯在先,難道還不許別人反抗?事先朝中,那些謠言,為何置之不理,甚至推波助瀾,任由言官朝官攻擊?

大將軍沒錯,錯的是他們!

東路輿論一片倒的,憤怒中夾著悲情,便是兵備道馬國璽,也發表聲明,怒斥奸商,對朝中諸公表示失望,表示自己身為東路兵備,定然會與路內百姓站到一邊,共同應對危機。

看著東路輿論,越來越偏離軌跡,他心中也不無悲涼,他與王鬥共事多年,豈能不知道他的脾氣?只可順,不可逆,越是強壓,越是反彈!

若是順著王鬥脾氣,采取安撫之策,朝廷畢竟勞勞占據大義,王鬥不會如何。

況且這些年,王鬥也表現恭順,有如一把尖刀,為朝廷出生入死,指到哪,打到打,東路百姓,也是聽從王鬥的。

只是這次變故,有意無意,將路內許多人的忠君之念,忠順朝廷之念,打得粉碎,看東路百姓的心,越來越滑向一邊,他心中悲嘆:“大明這股強大的力量,以後還會與朝廷一條心嗎?”

看很多百姓,對自己這些朝廷官員,越發投來敵意的目光,他心下更為失落。

而這些年,自從東路開始征收商稅,東路的朝廷官員,每人分潤不少,他們不但行動,便是內心,也越來越傾向這個團體。

他們也一個一個跳出來表態,便是延慶州知州吳植,雖稱與王鬥政見不同,不過對此次奸人禍害東路之事,也是嚴厲喝斥,表示堅決站到東路百姓這方。

“侯夫人,侯夫人,侯夫人……”

十一月十六日,謝秀娘巡視回歸,此時京師消息也傳回東路,以大將軍大獲全勝結束,眾奸臣或死或傷或貶,大將軍更封永寧侯,慈母得封侯夫人,眾人為之歡呼雀躍。

雖王鬥仍在京師,不過他們相信,此次商戰,很快會落下帷幕,讓眾奸商血本無歸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