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長嶺山絞肉機(上)(第2/3頁)

如果此時退兵,二黃旗前功盡棄,自己更是前功盡棄,自己兒子豪格,真是死得毫無價值了。

更別說現在去召回二黃旗的兵馬,已經晚了,只有等待,希望那方有好消息傳來,如此,若能攻下杏山等處,截斷明軍後路,將他們一鼓全滅,便是大清損兵折將,也是值得的。

明國九邊精銳盡匯於此,特別讓自己深惡痛絕的靖邊軍在,一鼓全滅後,明國日後再沒有可戰之兵,此消彼長下,光明的前景,仍在等待著大清。

而且,說起來清兵損失雖重,然明軍更重,他們已經戰死了五位總兵,祖大壽、馬科、李輔明、左光先、白廣恩,特別祖大壽的死,讓自己深深出一口惡氣,所以雖然雙方損失都重,但局面仍是大清占優,不能退,自己必須堅持。

多爾袞兄弟已經越見跋扈,更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可恨現在不能輕舉妄動,不過只需緩過氣來,他有的是收拾二兄弟的機會。

看皇帝冷然不語,額哲等蒙古人也在猶豫,作為皇帝心腹的大臣英額爾岱自然要站出來。

他也了解皇太極的心思,他咳嗽一聲,說道:“睿郡王,豫親王,鄭親王,諸位台吉,雖我大清折損兵馬,不過眼下退兵,是不是早了些?至少,也得等待二黃旗的消息傳來不是?”

他說道:“分析眼前態勢,女兒河這方的明軍,他們折損比我大清還重,他們已經無力攻打我等軍陣。錦州也有消息傳來,雖然城內外明軍匯合,不過王師斬殺了明國總兵馬科與祖大壽!”

“特別祖大壽,其人之死,對明人震懾打擊定然沉重,也讓他們更為畏懼我大清,城上城下吳三桂人等,已然不足為慮,通盤考慮下來,我大清勝算仍高,還是再等等吧。”

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達禮也出來打圓場:“承政與睿郡王說得都有道理,都是為了大清著想,不分彼此……不過,奴才覺得,還是再等等好,等杏山消息傳來也不遲啊……”

巴達禮雖然老態龍鐘,不過也是老狐狸,他敏銳察覺到多爾袞的威勢,盡量不得罪他,不過語中之意,還是可以聽出傾向皇太極這一方,畢竟科爾沁部與滿洲聯系最深,也深受皇太極的恩寵。

多鐸突然插嘴:“漢八旗那方已經敗了,明軍極有可能截斷錦州與白廟堡的聯系。”

英額爾岱胸有成竹道:“豫親王只管安心,白廟堡糧草充足,便是明軍截斷也無妨,況乎我大清占優,他們躲避還來不及,想要截斷,談何容易?”

多鐸撇撇嘴,看向自己哥哥,卻見多爾袞已經不發一言。

皇太極擺擺手:“睿郡王、豫親王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不過朕意己決,暫緩退兵,等待杏山的消息。”

他又傳下一系列旨意:“令錦州城下,滿洲鑲紅旗旗主杜度,蒙古鑲紅旗固山額真布顏代,立時移師,前來錦昌堡處,代善與恩格圖,嚴密監視吳三桂人等動靜。鄭親王整頓兵馬,監視大軍右翼,防止明軍截斷白廟堡與錦昌堡聯系,立保二黃旗後路不失……睿郡王與豫親王布陣,防止明軍來攻,是戰是退,待阿山與拜音圖遞來戰報再說……”

多爾袞靜靜聽著皇太極發號施令,他見眾人懷著僥幸,還在期盼杏山等處戰事,心中冷笑:“還想攻下杏山、長嶺山?”

他腦海中閃過當年的巨鹿之戰,又冷眼瞥見皇太極衣甲胸前的血跡,心思:“你繼續等吧,等接到杏山等處戰報,再吐幾碗血,你就會退兵了!”

……

長嶺山防線,卯時。

在望見大興堡,東青堡,杏山堡等處傳來的狼煙後,長嶺山上的靖邊軍輜重兵們,除立時點燃烽火,向松山堡等處示警外,還銅鑼敲得咣咣響,各部各總,緊急集結,輜營主將孫三傑大喝:“全體戒備,務必守住山嶺,確保大軍後路糧庫不失!”

他吼道:“有我無敵!”

身旁戰士,也都是咆哮喝應:“有我無敵!”

雖說孫三傑娘娘腔,配上五大三粗的外表頗為怪異,但輜營將士,都非常尊敬他。

孫將軍是在舜鄉堡就跟隨大將軍的老人,平日也對將士體貼入微,所以在輜重營中,飽受全體將士擁戴,在孫三傑等軍官命令下,他們迅速進入長嶺山各波矮墻壕溝防線,個個嚴陣以待,對勝利充滿信心。

他們是輜兵,同樣也是靖邊軍戰士。

而且靖邊軍的輜兵,只是技術分工不同,不代表他們是各騎步營的淘汰貨,銃技,槍技,他們平日一樣苦練,靖邊軍良好的營養,加上工作的特性,輜兵營中,盡多五大三粗的肌肉男與魁梧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