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等待(第2/2頁)

他來到二人屍體前方,深深的鞠躬,洪承疇,張若麒,王德化,楊國柱,王樸人等,一齊鄭重施禮。

看著二人戰死的遺姿,楊國柱虎目中不斷湧出熱淚,王樸與符應崇,也是低下了頭,王德化捶胸頓足,大哭道:“嗚呼,勇士歸來兮……咱家……咱家真是心如刀割,嗚呼哀哉……”

眾將與周邊軍士,本來已是悲痛無限,聽了王德化的大哭聲,周遭更是一片號啕傳揚。

王鬥語聲低沉:“將軍百戰死,馬革裹屍還,青丹史書,會記下今日一幕。”

洪承疇與張若麒都是沉痛道:“朝廷不會忘了兩位將軍,定會細加撫恤悼封。”

讓將士好好收殮二位大將的遺體,眾人回到中軍,王德化一掃悲色,對王鬥說道:“女兒河北岸,王師取得大捷,忠勇伯,可否乘勝追擊,滅此朝食?”

張若麒也是滿臉期盼看向王鬥。

洪承疇靜靜不語,中軍損失慘重,他從陜西帶來的左光先等部不說,他的督標營,搏殺得都差點失去建制,眼下能主導戰場的,只有王鬥這個忠勇伯了,雖然他靖邊軍同樣損失不少。

王鬥緩緩搖頭:“有心殺賊,無力回天……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此戰,可說是兩敗俱傷,誰都沒有勝利,他得到回報,錦州城下,馬科已經戰死,甚至連祖大壽都戰死了,城內外明軍雖然匯合,不過除了嚴謹守城,根本談不上再主動進攻。

女兒河北岸主戰場,更連李輔明,左光先二位大將都戰死陣亡,算上早前的薊鎮總兵白廣恩,大明連失五位大將,薊鎮,山西鎮,山海鎮更被打跨,余部損失一樣嚴重,王樸的大同鎮,也差點跨了,還有神機營、督標營等。

甚至自己靖邊軍,還有楊國柱的新軍與騎兵,同樣損失不少,明軍,已然失去主動進攻的能力。

反觀清軍……

他們漢八旗與朝鮮軍雖被打跨,滿蒙軍中,也損失了豪格與阿濟格,不過滿蒙主力尚在。

大眾步兵對大眾騎兵就是如此,擊潰容易,想殲滅,難,畢竟人腿跑不到馬腿,更別說二藍旗潰敗時,有二白旗在外接應。

依王鬥估算,他們二白旗、二紅旗大部仍在,二藍旗損失會嚴重些,不過鑲藍色可能有超過一半的人馬逃出,正藍旗損失近半,是此戰清軍損失最大的滿洲旗。

在他們擁有大量馬匹情況下,此戰能圍殺豪格與正藍旗巴牙喇纛章京,也算僥幸。

至於蒙古二藍旗,他們跑得比兔子還快,見勢不妙,早在濟爾哈朗等人之前逃離了,大部兵馬不失。

所以整體算來,女兒河北岸,竟是清軍人馬占據優勢上風,論起損失,可能明軍更大。

不過明軍也有優勢,此時的清國,仍然不脫部落制本性,難以承受大量傷亡,他們損失不起,想必此時的皇太極,正承受巨大的壓力吧,或許他還不死心,等待杏山等處的戰報。

不過想想也差不多了,女兒河北岸,錦州城下,是卯時到辰時(早5點到9點)開始戰起,估計杏山那方,因為路途略遠,是巳時到午時(早9點到午11點)展開大戰,眼下未時臨近申時(下午1點到五點),杏山的戰報,應該快傳來了。

對自己設定的防線,王鬥很有信心,估計二黃旗正碰得頭破血流吧,如果長嶺山防線他們久攻不下的話……或許再加上義州戰報,皇太極就不得不退兵了,那錦州之戰,就勝利結束了……

想到這裏,他長聲嘆息道:“王公公,賊奴畢竟騎兵眾多,我師戰果難以擴大,此戰各鎮又損失不少,好在經過女兒河大敗,料想賊奴己無戰心,很快就會退卻……我師不宜枉動,立時整頓兵馬,列陣嚴謹相峙,或許就在今天,或是明日,賊奴定退!”

楊國柱與王樸都是贊同,身旁眾將,都同意忠勇伯的看法。

王德化無奈,也嘆息一聲,說起來,大戰過後王師傷亡慘重,確實無力攻擊了,要不是有王鬥在,這雙方兵馬比較下來,很多人可能已經忍不住退避了。

他嘆息道:“忠勇伯所言甚是,也罷,見好就收吧。”

張若麒失望的同時,也知道王鬥說的才是正理。

局勢如此,還是頓兵相峙為妙,己方損失大,韃虜那方一樣傷亡慘重,偽酋王子更是身死,料想也無戰心,只需他們退走,己方收回幾個城池,就可向外界宣布大捷,班師回朝了。

唉,這仗打個平手,兩敗俱傷的,也不知會便宜哪位。

這念頭在張若麒心中一閃而過,他心馳神往,早在醞釀如何書寫捷報,還有回到京師後自己的風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