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雞蛋(第2/3頁)

此將之言一出,立時祖大弼身旁各人都是七嘴八舌道:“不錯,沒有了兵,我們又算什麽?那王鬥那麽囂張,還不是有數萬靖邊軍在手,我們祖家能在遼東吃香喝辣,也不是靠幾千強悍的家丁?”

“對,現在錦州的官兵雖說有兩萬多,不過能打的,也就是我們幾千祖家軍了,若韃子久久不走,二爺,待族中子弟打完,那我們祖家也完了。”

“是啊二爺,養兵不易,祖家家業不易,您得勸勸大爺,早做打算啊。”

……場中各人,七嘴八舌,都對守城抱以悲觀的態度,特別擔心折損麾下兵馬。

確實由不得眾人不擔心,如吳襄、吳三桂父子一樣,祖氏的家丁,也都是由祖家的子弟、子弟的諸兄弟、親屬等組成。

這些家丁們,個個在遼西皆有田畝莊園,有若一個個大小地主,有恒產者有恒心,加上保衛家園,這也是他們敢戰的緣故。

而且他們待遇很好,吳襄當年曾言,自己吃的不過粗茶淡飯,而三千子弟兵,卻個個所吃細酒肥羊。他穿的是粗布褐衣,而三千子弟兵都穿紈羅纻綺,雖說朝廷長久發不出糧餉,他們照舊生活得很好。

祖家同樣如此,祖大壽麾下數千家丁,人人驍勇敢戰,與靖邊軍相比,他們只不過少了組織性與優勝的制度罷了。這也是楊國柱與虎大威等人編練新軍,給新軍們分田,而遼西各將不為所動的原因。

連同麾下,他們早已有田有產,生活無憂了,而且平日除了訓練,他們也不必擔心田地間的耕種,因為幾乎遼西的軍戶,都是他們的佃農,為他們耕種賣力。

與吳家軍一樣,祖氏的數千家丁,純屬祖氏家族的私人武裝,他們依靠祖氏的勢力,個個富有。不過祖家眾人依靠家丁立足,同樣也非常擔心麾下勢力折損,這些都是各代軍閥的通病,不論前世後世都是如此。

一個官將甚至突然說道:“聽說,以前投靠韃子的張存仁等人,現在個個都過得不錯?”

街上突然安靜下來,連祖大弼在內,街上各人,都是緊張的東張西望,惟恐隔墻有耳。

良久,有幾人低聲道:“確實不錯,早在崇禎九年,也就是黃台吉登基的那年,張存仁就被封為韃子國的都察院承政,韓大勛封為戶部承政,姜新封為禮部承政,李雲封為刑部承政,裴國珍封為工部承政。”

“甚至兩位少爺,祖澤洪封為吏部承政,祖澤潤封為兵部承政,特別到現在,大少爺更被封為漢軍正藍旗的固山額真,我們如果過去,想必官位也不小。”

一時間,這些祖氏家族的將官們呼吸都沉重起來,一個官將低低道:“圍城幾個月來,韃子射進城內的勸降書,都有上百封了,二爺,趁這個機會,您不如勸勸大爺,幹脆,降了吧?”

對於清國的態度,祖大壽態度很明確,就是不降!這其中,有對大明盡忠的念頭,有為家族考慮的念頭,同樣的,其母親與妻子的態度,也讓祖大壽猶豫。

如歷史上洪承疇的老母親一樣,祖大壽的老母也頗為忠義,死都不願意背叛朝廷。

特別祖大壽的妻子祖夫人,雖年小祖大壽達十五歲,不過貌美且賢,而且頗有才能。她為祖大壽生了三個兒子,還常常出謀劃策,讓祖大壽避過多道難關,所以祖大壽對其極為敬重。

不過祖夫人從小長於書香門弟,讀烈女傳出身,對邊塞蠻夷極為鄙視,視其為膻腥胡虜之國。她們此時身在寧遠,若祖大壽降,她們極有可能自盡尋死,祖大壽對母孝,對妻敬,怎麽願意看到這一點?

所以每當部將隱晦提起投降清國之事,祖大壽都是大怒,各人無法,只得從祖大弼這邊著手。

看各人七嘴八舌的勸說,祖大弼只是冷笑,他的眼神深沉,似乎與往日只知咆哮殺敵的匹夫形象大不相附,猛然他一頓狼牙棒,怒吼道:“全部給我閉嘴!”

眾人一驚,就聽祖大弼指著各人怒罵:“說你們蠢還不知道,爾等有讀過三國嗎?諸葛孔明,都知道族中兄弟分魏,蜀,吳三家做事,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上,你們倒好,讓祖家子弟全部歸順到韃子那邊……”

他喝道:“韃子算什麽?他們現在雖然猖狂,也不過是蕞爾小國……”

他伸出一根小手指。

“大明雖然弱了,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他又伸出一個大拳頭。

“大明雖然不妙,常打敗仗,但誰又知道將來怎麽樣?說不定以後又轉而強盛,這三百年天下,自有底蘊。你們看看王鬥,再看看楊國柱他們,這強軍的,一只只又出來……澤潤他們降了也就降了,便如諸葛家一樣,分事幾家幾國,不管哪國壯大,至少都留一只血脈下來,我們祖家若衰,有不妙的地方,將來也有一處投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