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論功、論罪(第2/3頁)

楊國柱部傷亡六百余人,陣亡者三百多人,與李輔明一樣,很多是清軍銃炮造成的,不過他斬獲首級四百多顆,算上一些被清軍帶走的傷者屍體,此戰,他部給清兵造成的傷亡,達到千人以上,果然戰力出眾。

神機營,除了火炮部隊,二千多人布於靖邊軍的左翼,清軍騎射箭雨下,短短時間內,他們的傷亡也達五百多人,不過由於搶救及時,陣亡之人卻不超過一百人。

其實參戰到現在,他們的火炮部隊表現傑出,給清騎造成的損傷不小,他們的弊端,就是不敢近戰,遠遠放炮,倒沒問題。

同樣的,吳三桂的寧遠軍傷亡千人以上,也殺傷清騎不少,但開始因為緊守車營,奪得首級卻不多,只有後來跟在靖邊軍騎兵後面撿便宜,頗有斬獲。想必戰後,王鬥分給他們的首級至少有數百顆。

這樣一統計,今日這場戰事,不算民夫,光光各軍的傷亡人數,就有近萬人,陣亡者四千多,近五千人。

這才戰鬥剛開始,就陣亡四千多人,還死了一個總兵,多員將官?與會各人,都面色嚴肅。

好在清騎損失同樣不小,依洪承疇等人的估計,他們的全部傷亡人數,不會少於七千。

特別他們的大頭傷亡人數,還是在與靖邊軍交戰中造成的,不是中炮,就是中了銃彈。那些傷者,就算搶回,他們落後的醫療手段,可以救治嗎?最終的死亡人數,應該在五、六千人左右。

王師還斬殺了他們一個武英郡王,此戰的最終結果,可算是明軍大勝。

這就是火炮鳥銃的優勝之處,中了弓箭,九死三生,中了鳥銃火炮,九死一生,或十死無生。

不過這場戰鬥,清軍的火炮鳥銃初露鋒芒,不可不防。

……

寬闊的松山堡總督行轅大廳內,洪承疇略帶閩地口音的儒雅聲音回蕩:“……此戰忠勇伯當為首功,楊兵奮剿,擊殺虜兵甚多,又奪黃土嶺,當為次功。吳兵於萬虜之中,全顧步營,銳於南堵,也當次功。馬兵未能預顧西突,喪步騎甚多,此為指揮不周詳之故也……”

此時的總督行轅大廳,文官武將,濟濟一堂,不但處在松山堡周邊的總兵楊國柱,王鬥,符應崇,李輔明,王樸,左光先,馬科,唐通,吳三桂等人安座,就連在遠在杏山堡的劉肇基,曹變蛟,王廷臣幾人,也被洪承疇緊急傳檄而來,參與這場論功總結大會。

杏山離松山不遠,不過十幾裏路,曹變蛟等人,快馬加鞭,很快就到,此時各總兵中,只少了原薊鎮總兵白廣恩。

這場戰事,很明顯的,王鬥靖邊軍,當為首功。

事實如此,加之多年下來,眾人也多少了解王鬥的風格,很有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說翻臉就翻臉,說殺人就殺人,眾人都不敢搶他的功勞,連洪承疇,面對王鬥時,都抱以謹慎的態度。

而且王鬥這人慷慨,並肩殺敵的友軍,都可以分到不少軍功首級,各人也沒有搶功的必要。所以忠勇伯被洪承疇列為首功,當在各人意料之中,不說楊國柱,王樸,符應崇等人,就連吳三桂,都出言支持。

接著楊國柱、符應崇與吳三桂被列為次功,頗有非議。

楊國柱兵馬雄厚,功勞硬紮,又是鎮朔將軍,沒人敢說他,符應崇的神機營火炮頗讓人眼熱,各方日後仰仗甚多,神機營身份,各人多少要給點面子。

主要是吳三桂,似乎在薊鎮軍敗退時,未給援助,有見死不救之嫌。

不過吳三桂也有自己的道理,白廣恩敗得太快了,讓他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救援。而且當時清兵急攻,情況危急,他也騰不出兵馬來援助。

祖大樂等本地遼東大將,力挺吳三桂說法。

洪承疇與遼東巡撫邱民仰也覺得,當時情況,要怪罪吳三桂太過刻薄。

危急之時,吳三桂的寧遠軍能堅守陣地,等待靖邊軍的到來,頗為難得,而且隨後吳三桂率軍奮勇殺敵,斬獲頗多,與楊國柱一起列為次功,理所當然。

監軍王承恩,似乎也被洪承疇的話打動,支持他這個說法,隨後遼東的文官們,一片的附合聲音。

王鬥冷眼旁觀,洪承疇拉攏遼東本地官將與他對抗,自己如何看不出來?

監軍王承恩,應該是出於平衡的考慮,場中官將,他不傾向於任何人,畢竟他只忠於皇帝。

或許他看出了,場中各官將,自己等宣大軍勢力過於龐大,需得壓一壓,所以他支持洪承疇。

只有張若麒與王樸不滿,不過這點上,張若麒也無可奈何,他可以與洪承疇一起擬定方略,催促進兵,但論功行賞,卻是洪承疇與監軍王承恩的權力,他插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