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傾巢而來(第2/2頁)

濟爾哈朗從去年起,奉命到錦州一帶與明軍作戰,也是竭盡全力,了解錦州各處情形,也非常關注大明援軍的動靜。

對洪承疇這人,他仔細了解過,知道他很有戰事閱歷,在遼軍中很有威望,不是個容易對付的人手,現在更加上威名赫赫的王鬥,他更慎重了。

想了想,他說道:“明國兵力雄厚,糧草也充足,對付他們,需以謹慎之心,奴才在錦州時,也實地了解過錦州各處地勢。”

在他請求下,皇太極在崇政殿展開了一副巨大的遼西地圖,同樣繪制精確,連皇太極,還有殿內眾臣,都圍繞地圖前觀看。

濟爾哈朗道:“我細作早已探明,洪承疇救援方略,就是與祖大壽商定的‘建立餉道,步步為營,邊戰邊進,解圍錦州’之策。洪承疇這人謹慎,兩年來,他自寧遠數救錦州,每次都是集兵一處,逼以車營,不言輕戰,若到時他還是集兵一處,我大清就有可乘之機。”

他指著地圖上,松山堡,杏山堡,塔山堡幾個城池,說道:“明國的糧草,多集於杏山與塔山等處,到時我大清軍,可在松山和杏山間橫截大路,綿亙駐營。可如在錦州一樣,挖掘長壕,隔斷明軍聯絡,使錦州、松山、寧遠成為三個孤立的城堡,無法相互援救,這樣一來,明軍定敗。”

殿內各人轟然議論,都覺得鑲藍旗主這方略很高明,很有可行性。

皇太極只是搖頭:“若明軍只有洪承疇一人,此略可行,然現有王鬥在,他們定然重視糧道。王系人馬,有軍七萬,王鬥之意,定得到各明將支持,此舉怕是不行。”

殿內眾臣同聲嘆息,這些年眾人對王鬥都下苦心研究,知道王鬥這人,重視糧道到了變態的地步。連自家的輜重營,往往有隨軍食用一個月的糧草,想斷他糧道?難!

皇太極久久看著地圖上的杏山堡,冷笑道:“不過,斷其糧道,還是可行的!”

看眾人不明白,他說道:“我大清方略,可分兩步而行,若明軍還是如洪承疇之略,且戰且守,雲集松山,我軍就趁機偷襲後路的杏山、高橋、塔山諸城,斷其糧道。若其分兵,一一駐守杏山、塔山等處,我大清則效薩爾滸之策,將他們各個擊破。他們一一分守各處,兵力薄弱,我大軍可乘之機太多了。”

皇太極的話,點燃殿內各臣的興奮處,眾人七嘴八舌的獻計,各蒙古旗主言可不斷的夜襲,奔襲,襲其糧道,讓其疲於奔命。

各滿洲旗主則言,可引誘杏山,松山等處的明軍出戰,不斷的設伏,將他們一一消滅。

必竟明軍戰力這些年雖有長進,但野戰方面,還是短於清兵的。來回多次後,定然讓松山、杏山等處的明軍疲憊不堪,若他們不想再出城野戰,糧道防線,等於蕩然無存。

各方興致勃勃中,皇太極看向多爾袞,濟爾哈朗:“鄭親王,睿郡王。”

二人忙道:“奴才在。”

皇太極道:“援軍之事,你等不必憂心,你二人這就回到錦州去,在西王寶山下,湯河子邊築堡,以為日後攻打杏山等屯兵要處。務要捕殺明軍斥候,特別王鬥軍斥候,不讓其發覺意圖!”

“明軍援兵到達寧遠後,可猛攻錦州,松山各堡,紅夷炮日夜不停轟打,務要逼迫明軍加快進軍。其大部到來,可在杏山等處設伏,引誘其軍交戰,務要挫其銳氣!”

多爾袞,濟爾哈朗恭敬領命。

多爾袞心中嫉妒,皇太極謀略,就是勝過自己一籌,若是錦州再勝,以後大清國內,怕再無自己容身之所。

此後清國君臣仔細商議,推敲錦州之事,皇太極認為自己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為何還有些不安呢?

他下意識看了遼西的蒙古諸部一眼,王鬥軍會不會從那偏師進攻呢?

隨後心下搖頭,自明中葉起,明軍就少有出塞作戰本事,以當年戚繼光之威,也不過離塞不遠。

在滿,蒙各部看來,離明國邊墻數百裏,就是塞外胡人的天下。塞外不比關內,危機四伏,明軍哪敢出塞?清國君臣,也從來不會想到這裏去。

所以這個念頭在皇太極心中一閃而過,隨後放下心來。

崇禎十四年六月下到七月初,清國援軍,源源不斷開往錦州。七月初,皇太極令滿蒙漢八旗,年十五歲以上的男丁全部出征,二十日,他親自率軍出征,傾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