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帝皇大閱兵(上)(第2/3頁)

舞中,宏偉的樂章響起:“小將軍,大明君。定宇寰,聖恩寬,掌江山。東虜西戎,北狄南蠻。手高擎,寶貝盤,殿前歡。五雲宮闕連霄漢,金光明照眼。玉溝金水聲潺潺,頫囟觀,趨蹌看。儀鑾嚴肅百千般,威人心膽寒……吾皇萬壽安,過門子,定宇寰,定宇寰。掌江山,撫百蠻,謳歌拜舞仰祝贊,萬萬年,帝業安!”

舞曲中,崇禎帝不住點頭,心馳神往,顯是想象大明在自己手上中興,江山帝業萬萬年,撫安四夷的盛況。

舞畢,樂止,崇禎帝哈哈大笑,目光掃過王鬥等人,高聲道:“來人,取金碗來,朕要親自給出征各將賜飲壯行。”

內官取來四個金碗,崇禎皇帝親自給每個金碗倒酒,王鬥、楊國柱、王樸、符應崇四人出列,一一接過禦碗,高高舉起。

崇禎帝看向四個頂盔披甲,背著弓箭的大將,特別看在王鬥的臉上,眼中滿是期盼之意,他說道:“錦州之戰,關乎國運,能否重挫東奴,就在此戰。望眾將恪盡忠義,勿負朕望。”

王鬥沉聲道:“臣惶恐,必不負皇恩。”

楊國柱沉聲道:“定當死戰報國!”

王樸道:“臣定盡心戮力,恪盡忠義,奮勇殺賊。”

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更高聲道:“臣心中只有皇上,只要皇上一聲令下,刀山火海,臣也敢闖蕩!”

崇禎皇帝欣慰地道:“好,有眾將此言,朕就安心了。”

王鬥四人,每人賜飲禦酒三碗,並連金碗一並賜下。

此等殊榮,看得殿中各臣暗暗羨慕,王樸與符應崇撫摸著金碗,更笑得見牙不見眼。

此後殿內氣氛熱烈,以內閣各官為首,祝捷聲音不斷,崇禎皇帝也高興地接受了百官的不斷敬酒。

一連到了第九爵酒,教坊司跪奏九奏駕六龍之曲,方才大宴膳成。光祿司官撤禦案,群臣皆出席北向立,鞠躬四拜,鳴鞭響,大樂起,崇禎帝駕出,百官以次出。

不過王鬥等人沒有出宮,因為崇禎帝又下了旨意,召監軍及出征各將西苑小宴。

……

王鬥等幾個武將,在內官指引下,在一個偏殿換了便服,王鬥穿上自己的蟒袍,隨後內官帶著,來到了翠華園。

此時大太監王承恩,兵部張若麒,馬紹愉等人早到,又有兵部尚書陳新甲,陪在崇禎皇帝身旁。

崇禎帝也換了皇帝常服,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繡有金盤龍紋樣,戴翼善冠。他現在有三十多歲了,看起來卻象四、五十一樣,雙鬢花白,臉上帶著不正常的蒼白。不過此時神情興奮,臉上有一些正常人的血色。

園中也擺下了一些席位,每桌都是四樣小菜,糙米飯,連皇帝的案桌上也是一樣。

王樸,符應崇,張若麒諸人,臉上都是感慨哽咽的神情,連道皇上儉樸,如此虧待自己,看得臣下等心如刀割。

看他們未必沒有表演的成份在內,只有王承恩臉上真切的痛惜。

王鬥知道王承恩對崇禎帝的感情很不一般,崇禎帝對王承恩,潛意識中未必沒有父兄之覺,二人情份極不簡單,在皇家來說,這是頗為難得的。

對皇帝的儉樸,王鬥心下嘆息,一國之尊,過這樣的日子,雖然王鬥窮日子,富日子都可以過,不過能夠享受,他決不會虧待自己。

看眾人神情,崇禎帝只是擺擺手:“財政入不敷出,朕不帶頭節儉,國家何以周轉?”

他看向王鬥,笑道:“忠勇伯治軍打仗厲害,聽聞生財也有道,不知可否教教朕?”

眾人都笑起來,王鬥沉吟了半晌,還是拿起一個饅頭,說道:“那微臣就獻醜了。”

如當時教兒子一樣,他掐了一小塊下來,留了大部分在手中,說道:“我大明之財力,有九成,是大士紳,大軍頭,大官員,大商人,皇族,勛貴等擁有,國朝厚恩,他們納的稅是這個……”

舉著那小塊饅頭,對眾人示意。

看眾人臉上精彩,又微微一笑,道:“余下大明的窮家小戶,他們占的人數之多,是這個。”

舉著手中那大塊饅頭。

然後道:“他們占的財力是這個。”

又舉起那小塊饅頭,看得眾人咳嗽不已。

崇禎帝嘆息,他本是極聰明之人,若生在太平盛世,怕嘉靖帝都鬥他不過,又哪不知王鬥意思?

不過崇禎皇帝決意做聖明之君,聖明之君靠誰捧,文人。

國家財政掌握在誰手裏?很大部分是文人,從他們手上收稅?現在怕要高皇帝在世吧。以當年顯皇帝之能,最後都不得不盡罷稅使,還一年又一年被人拿出來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