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宣大總督(第2/3頁)

以宣大總督張福臻,兵部職方司郎中張若麟為首,連同紀世維,還有楊國柱等人,一起向王鬥行拜禮。

禮不可廢,王鬥身為忠勇伯,一品官見他,都要行兩拜禮,豈是非同小可?武官還好,若文官在王鬥面前失禮,說不定禦史立時彈劾上去,眾人又豈願在這方面失儀?

紀世維雖為王鬥嶽父,一樣要行禮。

王鬥含笑荅禮,又對楊國柱,曹變蛟等人說道:“楊帥,幾位哥哥何必如此?快快請起。”

看著王鬥真誠的神情,曹變蛟、王廷臣心中大為溫暖,王將軍雖然高升,但沒有忘記往日的交情啊。

王樸則語帶巴結道:“忠勇伯,今時不同往日,您受我們的拜禮,是應當的。”

在路上時,他本來想看看,楊國柱向王鬥施下官禮時,他的神情是怎麽的,此時忙著巴結,卻忘了。

楊國柱看王鬥穿著蟒袍玉帶,蟒服上有五爪龍紋,顯赫榮耀非常,心下嘆了口氣。

他也感覺有些別扭,聽王鬥一說,就順勢站了起來。

郭英賢在他身後叫道:“王老弟,哥哥來了,可有好酒?”

王鬥看著這個憨直的漢子,對他印象極佳,他哈哈大笑:“放心吧,忘不了老哥你的。”

吹吹打打,眾人進了將軍府,又行了拜禮,王鬥笑道:“有勞諸公遠道而來,蓬蓽生輝,請坐!”

兵部職方司郎中張若麟含笑道:“倉猝晉謁,勞動起居,萬乞忠勇伯恕我等唐突之罪。”

張若麟年過四旬,三道胡須,修飾得一絲不亂,說話時帶著濃厚的山東口音。

他說話時神情非常和氣,當然,這和氣是看對誰說的。

張若麟掌握兵部實權,平日緊跟陳新甲,行閑人物,哪放在眼裏?不過對上王鬥顯然不一樣。而且此次前來,他作為兵部尚書陳新甲的密使,有要務與王鬥商議,更不敢得罪。

王鬥也知道這人,是陳新甲的忠實走狗,平日盛氣淩人,歷史上松山之戰所以敗,也有這人的一部分原因。

各人分賓主坐下,張若麒此次來意,是代表朝廷對靖邊軍的封賞,不過衛所官的封賞,想必王鬥麾下都不會在意,所以兵額糧餉問題就頗為重要。

宣府鎮巡撫紀世維的意思,是給靖邊軍額兵一萬五千,其中騎兵五千,宣大總督張福臻也同意,兵部尚書陳新甲心下也贊同。不過內閣中卻有不同意見。比如說吏部尚書李日宣,戶部尚書李待問。

由於財政困難,李待問上台後,一直在損交際,裁工食,恤補窮匱之意,王鬥兵馬多了,戶部壓力就重,這是李待問不願看到的。

李日宣則稱,鎮朔將軍,宣府鎮總兵楊國柱不過兵馬一萬五千,王鬥身為宣府鎮團練總兵官,豈可超過楊國柱?

李日宣的意見,得到崇禎皇帝的默許,所以附合者眾,陳新甲也不敢過分堅持自己的意見,怕龍顏不喜。

對靖邊軍的敘功、升賞、撫恤,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所以各人落座後,主要談向王鬥購買大威力子藥的問題。

……

宣大總督張福臻嘆道:“原以為王師仿效靖邊軍,編練新軍後,就可對虜賊大大占據上風,哪知賊奴也有了大量火器,此為家國不幸。忠勇伯若有多余子藥,一定要支援友軍一二。”

張福臻一副小老頭模樣,由於操心過度,眉毛胡須都花白了,此時他滿臉皺紋皺在一起,憂心忡忡的樣子。

對張福臻,王鬥心下是同情與敬佩的,他上任後,就極力為國事奔波,是個不怕吃苦,盡心經營的人。相比之下,自己的嶽父大人紀世維,反功利得多。

不過各地積重難返,不是個人盡力就可以。

因為張福臻上任沒有作出什麽成績,已經有言官屢疏參其戀位。

張福臻也覺心灰意懶,上疏請求辭官回籍,崇禎帝只是不許。

當然,對王鬥嶽父紀世維來說,張福臻要求辭官,這是好事,張福臻一走,宣大總督的位子就是他的。

兵部尚書陳新甲已經向紀世維承諾過。

而在地方,紀世維也是緊隨陳新甲的一派。

王鬥略一沉吟,說道:“張軍門要子藥多少?”

張福臻看向楊國柱與王樸,楊國柱道:“國勤,若可以的話,我想購買威勁定裝子藥十萬發。”

王樸也忙道:“忠勇伯,末將也想購買威勁子藥四萬發。”

曹變蛟,王廷臣二人也道:“王將軍,我等也想購買子藥四萬發。”

楊國柱一萬新軍,其中鳥銃兵五千,若每兵二十定裝紙筒彈藥的話,就是十萬發。王樸幾人只有一營新軍,內中鳥銃兵一半,每兵二十發定裝紙筒彈藥,也就是三、四萬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