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舉措

各方爭論結果,己方優勢很大,但韃虜有了不少銃炮,也必須重視。

防炮方面,若結寨守衛,使用布袋盛土,木筐盛土,防止跳彈,這是巨鹿之戰時有效做法,眾人皆沒有異議。

至於野外列陣而戰,除炮軍營發揮效用外,還必須訓練軍士面對火炮時的心理準備,在靖邊軍編營後,就著手開始訓練。先用空炮,打火藥,慢慢發展到實彈。當然,實彈不可能射入己方軍陣,只從陣列旁呼嘯而過,讓軍士適應面對火炮。

不但如此,己方也要開始鑄造重炮,花重金去各地挖來炮匠。

火銃手作戰,攻堅戰時,多使用萬人敵,戰車等器,使我方有效防護,不過雙方野戰對射……

只能培養醫士,多多研究炮傷,銃傷方面的醫治了。

此事議決後,廳內彌漫一股悲壯的氣氛,隨著戰爭戰術的轉變,靖邊軍一面倒的勝利優勢成為過去,軍中會不時出現的傷亡,成為眾人需要面對的問題。

看著廳內各人,王鬥沉聲道:“諸位,將要來臨的錦州大戰,是我靖邊軍面對的一場血與火的考驗!我軍將會在友軍面前,在韃虜面前,展示什麽叫真正的強軍,什麽叫真正的銃炮!讓他們明白,他們的東施炮銃是多麽的可笑,他們可以學走一些表面的東西,但是我們骨子裏的東西,他們是學不去的!”

眾人熱血沸騰,一齊拜倒,吼道:“追隨將軍,天下太平。中國之地,桃源樂土!”

王鬥道:“好,眾將請起。”

他來到沙盤面前,看著遼東那塊土地,此處的沙盤與地圖都頗為簡陋,不過這是相對靖邊軍而言,比起外間地圖,卻又精細得多了。

王鬥指著錦州的方位道:“很明顯,東奴的戰略是圍點打援,重施大淩河故伎。朝廷的方略,則是打破虜人對錦州的圍困,到時重兵雲集,定然一場血戰。我之如何,諸君何以教我?”

眾人都看沙盤或地圖,贊畫秦軼沉思:“東虜之略是圍點打援,意圖南下,我大明則為保錦州。勝則我方維持當前態勢,負則精銳盡喪,有大廈將傾之危。敵略進退自如,我之方略,落了下風。”

韓朝看著錦州地形:“賊奴四面合圍錦州,特別乳峰山之地,更布滿賊人。此山險峻,兩山間平川之地為進錦州要道,要救錦州,需先攻乳峰山,不過此地難攻,我師需極力避免攻掠此處。”

溫方亮也贊同:“可從杏山西進,折而向北,過女兒河,小淩河,沿著平川,直攻錦州西南,避開東面山地。”

高史銀不同意:“乳峰山必奪,否則我軍直進錦州西南時,韃子一樣可以從杏山西北的罕王山,還有錦州乳峰山南面,西面幾處向我軍攻擊。大軍沿著松山方向前進,還有城池作為依托,而且松山、杏山連成一線,可前後呼應。”

眾將又因進軍與攻擊路線激烈爭論,秦軼則看著松山、杏山、塔山、寧遠幾個城池若有所思:“聽聞洪軍門將糧草大部集於杏山、塔山、寧遠諸個城池之內?這些城池相距較遠,糧道蜿蜒,要防虜人截斷糧草,斷絕各城間聯系。”

眾人一驚,都看向沙盤上幾個城池。

王鬥一直默默觀察各將爭論,此時心下暗贊,秦軼的大局觀真是不用說,一眼看出問題所在。

歷史上洪承疇在杏山,塔山,寧遠等地大力屯糧,每處至少有供守軍所需半年,甚至一年之糧草,這才是明軍大部糧草所在。

至於筆架山上才多少糧?十二堆!糧草十二堆,能讓十幾萬明軍吃幾天?只因為海運方便,該地作為一個中轉站罷了。一般糧草一到,都運入各城之內,筆架山本身的糧草,並沒有多少。

歷史上明軍的失敗,不是筆架山糧草被劫原因,而是洪承疇布置方略根本錯誤!

洪承疇將九成兵力布置在松山一帶,杏山、塔山留守的兵力微薄,雖然洪承疇也在女兒河南岸,杏山西北的兩山平原間,布置了防線。但皇太極領軍狂攻,如何擋得住?立時松山與杏山等地的聯系中斷,往後之事,還不任由皇太極自在取舍?

是的,洪承疇的布置有自己道理,當年薩爾滸之敗,就是因為楊鎬分進合擊之故,所以被後金兵各個擊破,這個教訓對大明文武百官來說太深刻了。

所以洪承疇不敢分兵,將十幾萬抱成一團,這樣清兵確實不能各個擊破。但頭重腳輕,首尾不能呼應,卻自斷與後方杏山、塔山、寧遠等城的聯絡。

後方薄弱,一個明顯的失誤漏洞擺在那裏,怪不得很快被皇太極看了出來:“此陣有前權,而無後守,可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