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嘩然(第2/2頁)

溫達興得知這個情報也不好受,看王鬥在沉思,輕聲道:“大將軍,大將軍……”

王鬥嗯了一聲,又恢復了銳氣,他雙目射出寒光,讓護衛去通知各將議事,然後看著溫達興:“達興,你派人去京師宣揚,就說東虜火炮過百門,鳥銃過萬杆,內中多有數千斤重炮者。”

溫達興沉吟道:“大將軍的意思是……”

王鬥哼了一聲:“打仗,不是我們一家在打,我沒有打十斤及以上的重炮,京師可有。”

……

很快,一個驚人消息在京師內外傳開,東虜,正大造重炮,連神威大將軍炮在內,他們炮營,火炮己過百門。他們還編練八旗漢軍兩萬人,內多習鳥銃者。

一時京師嘩然,官員百姓議論者眾,火器之利,宣府鎮東路的舜鄉軍,現在叫靖邊軍了,早為眾人展示得淋漓盡致,當年東奴入寇,就是在忠勇伯的銃炮戰陣下吃盡苦頭。

在眾人印象中,東虜雖然兇悍,卻是率獸食人,騎射,長槍大戟等冷兵器的形象,突然擁有這麽多火炮鳥銃,這代表什麽?他們的文明程度達到很高的地步,形象突然轉變,怎能讓眾人心下平衡?

一時間京師內外議論紛紛,各人有不敢相信咆哮者,有大呼我方火器不如者,有大喊我大明危者。

在京師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更到處呼叫:“彼之人壯馬潑,箭利弓強,既已勝我多矣,且現在火器又足與我相當,孰意我之奇技,悉為彼有。目前火器所貴西洋大銑,則敵不但有,而今且廣有之矣!”

還有傳教士喊道:“野蠻的韃靼人已經有了犀利的火器,我中國之師反且不如,當速速鑄造重炮,或向蔔加勞炮廠購買。”

不要說傳教士們如此興奮,火器,還有各種技術產品,一向是紅夷敲開中國大門的優勢所在。

德國傳教士湯若望來華後,在崇禎七年,與羅雅谷一起,向大明皇帝獻貢歐洲帶來的望遠鏡一架,以黃綢封裹,並連帶鍍金鏡架與銅制的附件。此事受到崇禎帝及朝野各界重視,不但湯若望受到接見嘉獎,中國政府還組織力量進行仿制,當年中國自制第一架望遠鏡完成,名曰窺筒。

而此前,天主教徒徐光啟等親西方代表,就多次向澳門的葡人購買紅夷大炮,天啟年間,就買了紅夷大炮二十六位,十九門留守京城,其余運至關外的寧遠城。

寧遠之戰後,紅夷大炮聲名鵲起,激起朝野的購買與仿制熱情,崇禎元年,葡人雇傭軍到京,內有軍人二百,還有三十一名銃師,工匠與傔伴,共帶大鐵銃七門、大銅銃三門以及鷹嘴銃三十門,由西洋統領“公沙的西勞”率領,這些火炮,崇禎帝賜名“神威大將軍”。

與此同時,明廷還對紅夷大炮進行批量化仿制,地點多在東南沿海,至崇禎三年,仿制的大中小型紅夷大炮有四百余門,歷史上明亡時,共造各類紅夷大炮一千余門。

在北方,徐光啟不但造炮,還讓葡人炮手及制炮技師,直接傳授紅夷大炮操縱點放之法,他還與利瑪竇、湯若望等人合撰火炮測距的《測量法義》,還有測炮管仰角的《火攻挈要》。

這是大明親西方官員的蜜月期,然不久孔有德叛亂,帶殘部男女13000多人,還有精銳的炮隊,眾多火器手投降後金。葡人公沙的西勞戰死,不久徐光啟,孫元化,張燾,王征等人死,大批親西派勢力被清洗,湯若望等傳教士大受冷落。

此時東虜火器消息傳來,不說諸傳教士大呼小叫,便是縮頭縮腦的親西派官員們,也是精神大振,在朝野上下奔跑呼應。

而且這消息並不假,早有事實傳來,此時的錦州或松山前線,皆有賊奴大量紅夷重炮攻打,有心人還翻出不久前松山守將樊成功的塘報:“達賊多載炮火,將松山25日,26兩日狠攻,勢甚危急,城中拾得打進炮子601余個,俱重十余斤,目下南墻所裝紅夷炮四十位,以牛十二只拉炮一位。”

幾月前薊遼總督洪承疇,要求朝廷供銃供炮的奏折邸報也被眾人翻出來說,洪承疇在薊州設立火藥局,造槍造炮,還向工部請發二號、三號大炮各五十位,鳥銃一萬杆,但工部只發滅虜炮五十位,鳥銃二千杆。

這說明什麽?自己非大話虛言啊!

還有大批的官員暗派心腹前往東路,請忠勇伯王鬥上書,忠勇伯對火器使用心得最眾,他若上書,可增加各人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