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費用、軍火(第4/5頁)

至於東路原來的軍戶們,在王鬥血洗東路,又大興屯堡後,幾乎都逃入新屯堡內。馬國璽沒辦法,只好與王鬥商議,那些舊地設為新的屯堡,他們的田稅,也要王鬥想想辦法。

王鬥說道:“到時稅糧起征,財政司便解五萬兩銀子到馬兵備那去,多的就沒有了。”

王鬥這樣已經很不錯了,以前的保安州,加上三餉什麽的,稅銀不到兩千兩,便是整個東路,正稅加三餉,稅銀不到一萬兩,給五萬兩很夠意思了,給多了反而不好。

官員就是這樣,見你交足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想你多交,說不定稅慢慢給你加上去。五萬兩,這成績,在全國都拿得出手,各方該滿意了。不滿意也得滿意,自己也不可能多給,免得各方來打秋風。

鐘榮最後道:“各城的守軍,也是一筆花費。”

崇禎十二年,王鬥血洗東路後,不但核對各軍官的田地,還裁撤四城守備——延慶州守備李金盛,懷來守備黃昌義,保安衛城守備徐祖成,永寧城守備王以德麾下兵馬,去除老弱空餉,最後結果,四人各留下不到四百人。

他們的糧餉,除了家丁與騎兵外,士兵差不多每月餉銀一兩。

裁撤老弱後,王鬥倒沒虧待他們,每月都有足額糧餉放下,各人早不敢生抗拒之心,加之王鬥當時是東路參將,整頓他們名正言順,每年每月有糧,倒也心滿意足,悠閑過日。

對這些人,王鬥心下也有安排,說道:“他們的糧餉,該給多少就給多少。”

對鐘榮,王鬥還是滿意的,踏實,勤勉,本份,王鬥對之始終充滿信任,他柔聲道:“鐘先生辛苦了,請坐吧。”

鐘榮道:“這是學生本份。”

對王鬥深施一禮,坐下了。

王鬥現在比較關心後勤司的軍工,他看向齊天良:“老齊,鳥銃與火炮造得怎樣了?”

後勤司大使齊天良忙站起來,說道:“大將軍,火銃廠大量使用水力鉆床,廢品率減低,成品提高,從崇禎十二年到現在,已經有庫存鳥銃六萬杆,自生手銃一萬五千把。而且成本降低不少,原本一杆鳥銃成本要三兩多,現在只要二兩就可。”

見王鬥露出滿意的神情,齊天良繼續道:“至於火炮,將軍說了鐵模法後,從崇禎十三年九月起,每月都造出五門紅夷大炮,現己鑄成火炮四十門,打五斤與三斤的炮子各一半。”

王鬥哦了一聲,如此說來,自己有紅夷大炮六十三門了,其中六磅炮二十六門,三磅炮三十七門。

這些火炮,因為火藥配方改進,六磅炮可打二裏多,三磅炮,可打近二裏。加上自己放在淶水的,射程一裏的三十五門大將軍佛郎機炮,算算自己有近百門火炮了。

放在幾年前,這成果是自己意想不到的。

不過,王鬥望向遼東方向,似乎停留在了錦州那邊,他目光深沉,記得歷史上松山大戰後,清軍火炮超過百門,入關後超過兩百門,很多還是重炮,此時有多少,是什麽炮?

崇禎十一年那場戰,清軍在自己手中吃盡苦頭,此時的清人,處於上升階段,善於學習新生事務,並非人們印象中的冷兵器部隊。只可惜派往遼東的夜不收們還沒有回來,自己無法得知詳細情報。

未來的遼東之戰,顯然是一場惡戰,若對方擁有大炮火銃……

他仿佛看到巨鹿之戰時,那曾經呼嘯而來的炮火。

王鬥看著齊天良:“老齊,火炮沒法鑄更多嗎?”

齊天良面有難色:“大將軍,工料什麽倒不缺,就是這炮匠少,若要加快,怕精工方面……”

王鬥道:“罷了。”

他皺了皺眉,一路之力,還是無法與一國之力相比啊。

齊天良看王鬥的神情,有些不可理解:“大將軍,我們的鳥銃火炮已經很多了,看看大明朝,有哪家總兵有我們火器火炮多的?近百門火炮啊,說出去都把人嚇死,嘖嘖……”

王鬥一愣,看著這個曾經的火路墩兄弟,拍拍他的肩膀:“老齊,你說得對,打仗,不是我們一家的事,是我著急了。”

他微笑道:“你做得很好,辛苦了。”

齊天良被王鬥這樣誇獎,不由裂開嘴直笑,縮頭縮腦,似乎又成了往日那個油滑奸詐的老墩軍。

看著齊天良,王鬥心中溫暖,不由又憶起了往日在靖邊墩的情形,只可惜韓仲、楊通不在了。

除了鳥銃火炮,軍工廠還造了不少的萬人敵,由於火藥配方的改進,原來人頭大小的“大明朝手榴彈”,已經大大縮小,可以投擲很遠,未來若有攻堅戰,壕溝戰什麽的,都可派上犀利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