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權力本能(第2/2頁)

此後眾人笑笑談談,頗為輕松愜意,宴席中,遲大成還是面無表情一個人坐著,此人古板正經,鐵面無情,實在讓人不喜,不過大將軍器重他,這總鎮撫之位,還是坐得穩穩當當的。

孫三傑與趙瑄、吳爭春輕聲說話,他人長得粗豪,聲音卻似奶油小生,往往為人竊笑,雖很多人無心,卻無意傷害到他那顆敏感的心。吳爭春沉默溫和,趙瑄只關心他的火炮,三人反而聊得更來。

高尋略有些孤傲,卻與李光衡更有共同語言,不時低聲討論對騎兵,或是戰陣的運用。

席後,眾人在廳中用茶,各千總部,中軍贊畫們也同樣入座,韓朝向王鬥稟報淶水之事。

他領的甲部,坐鎮淶水,只剿匪,不管民政,不擾民,所以軍民相安,士紳稱贊,時時有勞軍之舉。他結交紫荊關、鎮邊城、沿河口等地官將,也得到良好結果。經過滲透收買,各官將麾下家丁,甚至很多人都是舜鄉軍小兵所扮。

王鬥點頭,暫時不與當地軍將士紳沖突,效果是明顯的,淶水等地,算勞勞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且當地沒有匪患,百姓也可安居樂業,雖然苛捐雜稅一樣多,百姓不斷破產,不過比起別處來,算好了很多。

而且一有流民,便送入東路之地,淶水反給人治下清明之感,當地知縣,也意外獲得“治政出眾”美名,對韓朝更是贊許。

對此,保定總督楊文嶽是嘉許的,朝廷拔下的糧餉,都盡力為韓朝部補足。當然,這些糧餉,都運入了東路之地,甲部需要的糧草,再由東路拔給。

虎大威雖然心知肚明是怎麽回事,卻一直保持沉默,沒有明言。

而且韓朝還稟報,不久前,朝廷以鎮朔將軍,宣府鎮總兵官楊國柱練兵有功,加其太子少保。東路兵備馬國璽治政有方,同樣傳旨嘉獎。還有,陵後總兵陳九臯,已經入駐柳溝,岔道,榆林等城。

王鬥眼神深沉,其實這些消息,他早知道了,以夜不收為紐帶,東路之地,一直與他保持聯系。便是遠在千裏,東路之事,也逃不過他的眼睛。

溫方亮說道:“大將軍,朝廷明著嘉獎楊國柱等人,暗中,不無制衡將軍之意。”

贊畫秦軼道:“學生以為,朝廷並未刻意針對將軍,這是一種本能防範。不過東路乃淺龍擱淵之所,需奪到整個宣府鎮,方能海闊天空。”

王鬥點頭,楊國柱是鎮朔將軍,在軍職差遣上,自己是征虜將軍,宣府鎮團練總兵官,仍受楊國柱節制。

伯爵名義上好聽,卻沒有實權,除非自己掛“征虜大將軍”印。不過要封大將軍,甚至比得到鎮朔將軍的封號還難。那是徐達、李文忠、常遇春、藍玉等封公封候的存在。

到了大將軍,就沒有鎮、征,平諸級分別了,不論征虜大將軍、平虜大將軍、鎮朔大將軍都是平級的,大明進入中葉來,只有麻貴得封備倭大將軍。還有仇鸞,得封平虜大將軍,又加太子太保,封鹹寧候等,榮寵一時。

王鬥相信,皇帝並沒有刻意針對自己,純屬權力的本能反應。站在朝廷立場上也沒錯,便是崇禎皇帝對自己恩寵,東路近在眼前,也會下意識防備。

不過秦軼說得對,要想有所作為,就不能局限東路一地。

他問道:“那陳九臯,什麽來路?”

溫達興管情報,他說道:“陳九臯,此人勛貴之後,原屬神機六營右營副將,署都督僉事,好整虛務,好空談,好大言,聽說頗得皇上歡心。”

王鬥說道:“好。”

這種人好對付,柳溝什麽地方,一個窮軍堡,後世鄉鎮下的小山村,此時城不過周三百一十八丈,與岔道城、榆林堡,一起屬於宣府鎮南山路管轄,專門拱衛京陵。

原本的南山參將俞桂,與東路各將交好,私下視為東路一份子。這陳九臯橫插一杆子,俞桂心中會服才怪,勛貴之後,向來眼高於頂,到時不要與當地守將鬧翻才是。

而且從京城花花世界到達南山,住得慣嗎?所以聽了情報後,王鬥己不將此人放在心上。

大軍到了淶水,其實離東路便不遠了,因為不久後將要出征遼東,王鬥打算將火炮,一部分糧草放在淶水,差不多萬人大軍一月之食,人馬食用有一萬石左右。

畢竟現在回東路,要翻山越嶺,過居庸關,越八達嶺等,頗為不便,有靖邊軍一部在淶水,就不用來回折騰。

余下的幾萬石糧草,白銀三十萬兩,還有馬騾等,便運回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