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到達(第2/2頁)

夜不收伍長盤算一陣,說道:“約在卯時(傍晚5點—7點),會到襄陽近郊!”

這是依張獻忠等人的馬力來算,卻不能與舜鄉軍的夜不收們相比。

舜鄉軍夜不收一人三馬,還盡是精銳高頭大馬,在發現張獻忠蹤影後,不過午後就趕回襄陽,提前通知,而張獻忠等人,卻要晚幾個小時,才能到達襄陽。

該伍夜不收很快離去,回轉前方,繼續監視。

與此同時,埋伏在張公祠西面眾林的高史銀等人,同樣有一伍的夜不收前去告知軍情。

又有兩伍夜不收,沿著小道,繞過山地,直奔廣德寺附近,專門在此等待的夜不收千總溫達興等人。

在對張獻忠的偵測中,夜不收千總溫達興出動了一隊人馬,分為十伍,不停偵探。余下一隊人,則是依王鬥的吩咐,在幾個白天中混入襄陽城內,以便在亂局中護衛王府的安全。

得到消息,溫達興猛地站起來,雙目射出銳利的光:“獻賊果然來了。”

他說道:“留兩伍人,跟隨我渡河,余下的人,繼續監視。我要將這情報,盡快告知將軍。”

在這片漢水的附近,舜鄉軍專門收羅了一些船只,渡河私用,免得泄漏情報。很快溫達興等人過河,上了北岸。

而王鬥此時,率著中軍部,護衛總,還有李光衡的騎兵千總,仍然隱於樊城西北的山地中。得到情報後,便如溫方亮等人一樣,李光衡諸人同樣非常驚訝,果然如將軍所言,獻賊來了。

王鬥卻是神情平靜,說道:“獻賊來了嗎?好!將士們養精蓄銳,待天色暗下,我軍便向樊城出發,待得午夜,控制浮橋,等襄陽亂起,獻賊進城,我大軍隨之入城,殺他個片甲不留!”

眾將一起哄然領命,甲葉鏘然作響。

……

當日,卯時,臨近辰時。

此時雖是初春,但仍然天氣酷寒,而且天色暗得快,才進卯時不久,四下已是一片昏暗,春寒料峭,官道驛路寥無一人。

四下一片寂靜,連蟲鳴鳥叫聲都沒有,只有遠處的村莊似乎傳來一些燈火,暗滅不定,有如鬼火。

忽然這種寂靜被一片響亮的馬蹄聲打亂,一大股黑壓壓的馬隊奔馳而來。

奔到近前,便見馬上騎士,或是戴著氈帽,或是裹著頭巾。他們軍伍或許沒有舜鄉軍那樣嚴整,裝備馬匹也沒有舜鄉軍那麽精良,但同樣頗有氣勢,馬上各人,許多人馬術嫻熟,舉動間,皆帶著一股彪悍嗜血之色。

在馬隊的中間,有一個打著披風,戴著氈帽的大漢,他黃臉長須,策著健馬,不時留意周邊聲響動靜,神情中帶著老兵的謹慎,又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桀驁之意。

此人正是張獻忠,他身邊幾個小將,身後老營護衛,卻是他的義子李定國,孫可望等人。

自荊門出發後,張獻忠領軍日夜趕路,所經宜城等地,終於在今日趕到襄陽城附近。

眼見離隆中山不遠,眾人都是松了口氣,見天色暗下,張獻忠傳下命令:“打起火把,注意路面,不要失了馬蹄,折了大軍快馬。”

這些人馬都是精銳,雖長途奔馳勞累,但精神頭卻沒差多少。在張獻忠命令下,個個打起火把,注意腳下,不過人馬的前行速度卻沒有緩慢幾分。

張獻忠頗為滿意,笑罵了一聲:“孩兒們不錯,等打下襄陽,本帥定會好好犒賞你們。”

大軍一片歡呼,張獻忠舉目望著四周,說道:“沒有哨騎,沒有烽火,看來襄陽城的官府沒有絲毫防備,驢球子的,今晚老子就給他們一個好看!”

孫可望道:“父帥,我大軍己到襄陽近郊,文秀他們,不知有沒有進入襄陽城內。”

張獻忠說道:“文秀做事,我還是放心的。傳令大軍,繼續往前,我們趕到峴山去埋伏,那裏離襄陽城池幾裏,城門一開,我們就沖進去。”

“注意了,過了張公祠,就不能打火把,免得被官兵發現。”

峴山在襄陽城西南數裏,林木眾多,容易潛藏人馬。張獻忠詐降時,曾在襄陽府的谷城待過一段時間,對襄陽城的地勢頗為了解,很快便想到一個理想的潛伏所在。

馬隊又繼續向前而去,路過黃家灣、張公祠等地時,李定國隱隱有些不安。

他舉目望去,黑夜中,山上草木皆類人形,有若齊整部陣,精銳將士。他暗暗搖頭,自己每觀史書時,有讀到“草木皆兵”四個字,沒想到自己也有疑神疑鬼的一天。

他不再多想,繼續策馬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