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定計(第2/3頁)

不過樊城連接襄陽,處於南北交通要道之上,卻也是車馬不絕,一片繁華,與沿途所見破敗大為不同,讓人驚疑此時大明正處於太平盛世之中。

樊城有九門,王鬥等人並沒有進入樊城,而是沿著城北的朝聖門,定中門,經西北的朝覲門,西南的迎漢門,來到漢水邊上。眼前望去,好一條大江,河水寬闊清澈,上面浮動一些碎冰,卻不能人馬踏江,需要渡船。

不過襄樊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渡船卻是不缺。就見漢水的兩岸,河港碼頭密布,當真是檣櫓如雲。舉目望去,漢水東西南北,盡是渡船貨船來往。

從王鬥這個方向,可以看到樊城的城南,那邊有一道浮橋,在江風中微微起伏晃動,一直通往襄陽城的“臨漢門”邊上,王鬥不由心中一動。

他們從米公祠附近一個碼頭上船,雇了一條豪華遊船,沿著漢水往襄陽城而去。

王鬥一身錦衣,負手立在船頭,漢水兩岸的風物讓他心潮起伏。

在王鬥身旁,有溫達興,謝一科等人,又有一眾情報司人員,參謀贊畫等人物,諸多護衛及夜不收將士布於船的四角,警惕地查看周邊動靜。

贊畫秦軼,也隨之立於邊側,他一身青衫,大袖飄飄,指點對岸道:“襄陽,南有虎頭山,又有峴山。東南有鹿門山,又西有隆中山,漢水在城北,亦曰襄江。白河在城東北,與唐河合,南入漢,謂之白河口,亦曰三州口。又西北有青泥河,南有浮河,西南有檀溪,下流皆入於漢水。”

秦軼投靠王鬥前,曾變賣家產遊歷天下,大江南北,無處不到,重鎮襄陽,當然也是重點了解對象。加入舜鄉軍後,感覺軍中臥虎藏龍,自己並沒有鶴立雞群之感,一度心中失落。

不過他奮起雄心,默默學習,軍中各項制度慢慢熟知,也了解了舜鄉軍的作戰方式。此次隨軍出戰,天賜良機,特別主公王鬥如此關注襄陽,秦軼預感會發生什麽大事,此時出言點說,意圖引起王鬥關注,最後得到重用,一展胸中所學。

他繼續道:“其勢,漢水上流之門戶也,北通汝洛,西帶秦蜀,南遮湖廣,東瞰吳越,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

對於秦軼,王鬥其實心下還是看重的,對大明諸事,自己靠的是先知先覺,而秦軼則是有超強的大局觀,戰略觀,論起戰略謀劃能力來說,自己不如也。

不過作為主公,重要的是發現人才,使用人才,並不需要自己面面俱到。

他點頭道:“公輔之言甚合吾心,夫襄陽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並東南。東南得之,亦可圖西北。若襄陽失,則江南不保,自古未有失襄陽而保國家者。”

船上眾人皆是動容,特別那些贊畫幕僚們,更是嘆息不已。王鬥說的只是後世普遍真理,然而此時要知道這些,非有大才者不可。再聯想到王鬥不過普通墩軍出身,又哪來條件此等見識?

人言定國將軍天上星宿下凡,種種布局皆是深謀遠慮,眾人更增追隨之心。

秦軼更是嘆服,深施一禮:“將軍大才,軼不如也。”

王鬥微微點頭,這就是穿越者的優勢,隨便一言一語,便凝聚著後世萬千人的精華智慧,信息優勢,不是這個時代可以比擬的。

同時心中興奮,襄陽城,史料演義小說,描述不知凡幾,自己一樣可以在這城市留下自己的足跡影響,成為傳奪故事。

或許是因為秦軼帶的頭,眾贊畫紛紛指點江山,慷慨激昂。

大船越發靠近漢水南岸,邊上的襄陽城越發看得清楚,王鬥心中嘆息,襄陽城為歷代兵家所看重,不是沒有道理的,其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確實占盡地勢之利。

在王鬥眼中,襄陽城城池高厚,北面城墻下,就是洶湧的漢水,形成天然屏障,沒有水師休想作戰。東面與西面,皆是寬闊無比的護城河,人言天下最寬,確實也是如此,肉眼看上去,便如大江大河一般。

現在還沒有看到南面,不過依情報,南面的護城河,同樣非常寬闊,而且南門不遠處就是群山丘陵,大軍陣地卻不好擺開攻擊。

可惜啊,再堅固的城池,守護的人不得力,也是枉然啊。

……

眾人在襄陽城的城西,離夫人城不遠的一處碼頭下船,便見城郊也是人煙稠密,遍地店鋪樓肆,一片太平繁華的氣象,商賈南來北往,各地口音皆有,好一派花花世界。

王鬥無心觀看,只是繞城偵測,襄陽有城門六座,在王鬥的估算中,城周有十五裏左右。

到了襄陽近郊,才發現東門與西門外面,除了寬闊的護城河外,還有一道壕溝環護,壕內水底都埋有刺人的竹簽,如此說來,西門與東門的防禦範圍寬達裏許。